b16a | 2015-09-17 18:22 |
[i=s] 本帖最後由 b16a 於 15-9-17 18:28 編輯 [/i]
https://hk.news.yahoo.com/%E5%95%9F%E5%BE%B7%E5%8D%80%E5%85%A9%E5%B0%8F%E5%AD%B8-%E7%B6%A0%E5%8C%96%E8%A8%AD%E8%A8%88%E7%9B%A1%E7%94%A8%E7%A9%BA%E9%96%93-215514446.html (綜合報導)(星島日報報導)位於啟德發展區兩幢新小學校舍,明年初將落成。為配合啟德新形象,建築署特別擺脫「L」形千禧小學倒模式的設計,兩校不再樓高七八層,並分別引入綠化中庭、升高操場設計,讓學生活動空間與各教學樓層有緊密接觸,並有共用園圃,將自然帶入校園內。負責兩所新校舍設計的建築署團隊期望,新設計理念令校舍運用可配合多元化的教學方式。 現位於彩虹的聖公會聖十架小學,將會同新蒲崗保良局何壽南小學做「鄰居」,齊齊於下年初遷入啟德新發展區,兩新校舍分別由建築署建築師羅善恆及高級建築師溫灼均設計,位於啟晴邨及觀塘繞道中間的1A-3及1A-4地盤。兩校都是坐北向南,有利通風。 羅善恆指,傳統學校樓高七至八層,高層的學生被逼遠離地面的綠化環境,因此他們決定啟德兩所「兄弟」學校都相對較矮,以增加學生與綠化環境之間的互動。 聖十架小學的球場不再在中間位置,學校的中央位置由一樓的綠化中庭取代。一至六年級的三十個班房,就會分成兩列,圍著這種植植物的中庭立地而起。羅指,學生都可在開放式走廊看到中庭,亦可看到在另一邊的學生,加強互動性,小息時學生亦可走到中庭休息;學生可在綠化平台種植,美術課可在室外空間寫生,讓校舍更配合多元化教學的需要。 溫灼均亦指,新型教學模式要有空間配合,無論在不同的地點,都應可容易看到操場上的事物,拉近人之間的距離。故此他將何壽南小學的操場設在一樓,設計亦較鄰校少一層,令各層都與操場有緊密接觸,並有更多戶外空間去將自然帶入校園內。 其中,教員室等設施會在地面接近大門位置,有迎候學生的作用,他的設計中,凸顯學校是一個「城市中的城市」,並以「街」道連接禮堂、球場等地點。在一樓則會有如美術室、圖書館等設施,它們都有戶外空間,令學生可在綠化平台上寫生、閱讀。 兩校建在同一位置上,亦有互通之處,例如兩校入口都設在校與校之間位置,空間設計成一個前庭,方便家長在園內接送學生。兩校亦會共用設在校園中間的園圃,學生都可以進入園圃內,種植植物。兩校亦會利用啟德的中央供冷系統,節省能源。 建築署工程策劃總監黃德才表示,校長對學校設計十分欣賞。他指以往設計學校時,未必知道辦學團體是誰。他認為現時的做法是一個很好的進步,令設計團體與學校互相配合,錦上添花。 |
b16a | 2015-09-17 18:29 |
[i=s] 本帖最後由 b16a 於 15-9-17 18:32 編輯 [/i]
https://hk.news.yahoo.com/%E5%95 ... 6%93-215514446.html![]() |
b16a | 2015-09-18 16: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