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iemovie | 2015-01-15 06:17 |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dsedse | 2015-01-15 09:31 |
當投資ok,因英鎊跌了很多,但修理,管理費,可能將來有物業重稅,地點很重要,隔山買牛,廣告多誤導,如大學至住宅,30分鐘,原來是火車30分鐘,買了後放租,有人打點嗎? |
slamai | 2015-01-15 09:36 |
回覆 moviemovie 的帖子
http://www.telegraph.co.uk/finance/personalfinance/houseprices/11302001/House-prices-predictions-2015-what-next-for-property.html |
samsam123321 | 2015-01-15 10:55 |
還是買港樓吧,那邊有資產增值稅。買港樓放租都可以支持讀書支出。 |
skIII | 2015-01-15 19:04 |
港樓太貴了,而家買個人覺得好有機會摸頂,不過倫敦樓都唔平,Zone1-3同香港有得比,外圍Zone4-6可以諗,但有些地區治安頗差,要好小心: 20150107以史為鏡洞破樓市--香港樓價上升周期長達14年 曾淵滄:iMoney 香港樓價由2003年開始,已連續上升12年,2015年還能再上升嗎?要回答這個問題,可以分幾個角度來看,首先我們回顧過去40年的樓市歷史,可以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 樓市的周期特別長,過去兩個上升周期都長達14年。上一次的上升周期由1983年中英談判的低潮開始回升至1997年見頂,時間也是14年。現在樓價已經上升12年,換言之,離見頂之年已不很遠,2015年可能仍能上升,但是,2016年就很危險了。 新盤落成需逾7年 樓市的周期之所以特別長,最主要的原因是新樓盤增加須時,當政府發現樓價太高,想增加供應時,至少要等7年才能有新樓落成。首先,政府要用相當長的時間尋找新的土地供應,再重新規劃土地用途。然後通過重重的法律程序,再平整土地,時間至少3年。 看看特首梁振英上台之後的土地供應,就可以知道過程的艱難。有了土地,還得排期招標,地產商買下土地後,得找建築師畫圖、申請,等批准後才能動工,從打地基到入伙,又是好幾年。 前前後後,沒有7年時間是做不到的。前特首曾蔭權上任初期,香港樓價低迷,他根本不敢增加土地供應,以免樓價再跌,因為他清楚知道前特首董建華下台的原因之一,就是樓價大幅下跌,導致經濟衰退,甚至有人因而燒炭自殺。 2017年新盤或湧現 曾蔭權直至2010年才察覺樓價高漲。當時一個很熱門的話題,是一位女醫生在Phone-in節目中打電話給曾蔭權,投訴她買不起樓。從此曾蔭權就開始努力尋找新的土地供應。 當時他曾公開轉述官員言論,指從尋找土地開始至新樓入伙須7年時間,2010年加7年,正好是2017年。從尋找到的土地供應到新樓入伙,需要7年,兩個7年剛好是14年。 第一個7年正值樓價低迷,政府為了拯救樓市,中止尋找新的土地供應,令新樓入伙的數量在之後的7年大幅下降,樓價也就開始起飛,這就是2003年至2010年之間的寫照。 研究歷史的目的就是要從歷史中學習經驗! |
samsam123321 | 2015-01-15 19:50 |
[i=s] 本帖最後由 samsam123321 於 15-12-23 20:21 編輯 [/i]
del. |
samsam123321 | 2015-01-15 19:57 |
[i=s] 本帖最後由 samsam123321 於 15-12-23 20:21 編輯 [/i]
del. |
亮燈 | 2015-01-15 20:01 |
唔好意思,我的想法剛跟閣下相反。祝你好運 |
moviemovie | 2015-01-15 20:10 |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samsam123321 | 2015-01-15 20:13 |
[i=s] 本帖最後由 samsam123321 於 15-12-23 20:21 編輯 [/i]
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