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永佳、余昊昕:「寒門有鴻儒,豪門無白丁」的現代科舉

帖子列表  登錄   
beastiebistro | 2023-10-10 17:02
Quote:ANChan59 發表於 23-10-10 16:52
好難㗎!

老懞懂都係講60%大專畢業,但社會及家長解讀為60%大學畢業,點夠佢哋玩。
陳sir你啱。為管治,梗係越多「平庸」嘅人越好。就算西方,都係越多唔識諗嘢,乖乖附上選票嘅平庸家長/學生最好。

可能我係香港「特朗普」...:kekeke:

ANChan59 | 2023-10-10 19:00
Quote:beastiebistro 發表於 23-10-10 17:02 陳sir你啱。為管治,梗係越多「平庸」嘅人越好。就算西方,都係越多唔識諗嘢,乖乖附上選票嘅平庸家長/學 ...

你好学唔学,学佢?:funny:

Yanamami | 2023-10-11 06:32
[i=s] 本帖最後由 Yanamami 於 23-10-11 08:55 編輯 [/i] Quote:ANChan59 發表於 23-10-10 13:26
上一兩代,很多父母都冇機會讀大學,他們只是希望子女入到「大學」,填補他們部份遺憾,同時希望子女走一 ...

我可否叉開少少個話題?好似有D關個topic,但context又有D唔同。

剛係澳洲同係大學入邊做社工既老表聚,佢話好多越南印度印尼或其他相對窮既國家,好多父母千辛萬苦又借錢又賣腎(賣腎係誇張講法)送仔女黎澳洲讀大學,希望上流。但呢度生活指數超高,租金不斷升,好多窮學生生活困難,但唔敢同屋企講,唯有偷偷打幾份工,根本顧唔到學業,未計英文程度未夠應付課程(大陸果班有父蔭就晤會出現呢個情況),所以有人去賣身,有人甚至自殺。佢講呢個情況,都幾衝擊我。中國人父母望子成龍固然,其他東南亞國既更無所不用其極,但有時成果不似想像。呢個情況,如果唔係大學變成產業,為錢而收生,會唔會少啲呢D悲劇?


stillgood20 | 2023-10-11 08:19
Quote:Yanamami 發表於 23-10-11 06:32
我可否叉開少少個話題?好似有D關個topic,但context又有D唔同。

剛係澳洲同係大學入邊做社工既老表聚,佢 ...
你提了一個好問題.也提了一個好角度.

水往下流
人往上流
是常態.

部份所謂'教育人士'.
目標只是利益和關係.

相反.人,雖然要往上流.
但量力而為.

ANChan59 | 2023-10-11 09:26
Quote:Yanamami 發表於 23-10-11 06:32 我可否叉開少少個話題?好似有D關個topic,但context又有D唔同。

剛係澳洲同係大學入邊做社工既老表聚,佢 ...

向上流也有主動或者被動式之分,你老表所講嘅係被動式,係家庭及父母想子女向上流,可能多於子女想向上流。 我很坦白講,我讀完理工,想再讀學士,香港僧多粥少,我在理工第一年已經有目標。所以畢業後,好努力搵錢,到達差不多目標才出去留學。 我冇考慮父母能否幫忙,睇自己能力及政府grant and loan,我係量力而為。所以我冇做part time,因為最後一年嘅grant and loan 俾我想像中多好多。 CEO都係自己申請獎學金,不是全額,因為當時未有grant and loan,所以要做part time幫補生活費,暑假機場酒店做,學期中冇咁忙也有做唐人餐館。 當然近年的通漲及生活費用全世界高企,可能衝擊捉襟見肘的家庭,如果去向大學及社工求救,應該有啲好嘅意見或者幫助。其中一個係停學,儲多兩三年錢再完成學業。 我嘅年代大學也有補助,我知道有非常艱難嘅同學向學校申請,case by case。我現在看很多大學都有financial aids,去讀之前可以了解多啲。 我哋兩夫妻後生時候分別都有自己長遠計划,我嘅係十年計划,自己想讀書,不是為家庭及父母讀書或者上流。我還記得我讀完書返到香港,手頭上只有三千元,直到搵到工為止。我不會問父母攞錢,我妹夫私底下借咗幾千蚊俾我捱到出糧,好在返到香港,我幾幸運,6個星期已經搵到工。 大學就算不變成產業,也不會資助海外學生升學,香港都唔會,如果要嚟讀書,就要自己想辦法。學生簽證都會查銀行月結單,係希望你有足夠財力證明,如果弄虛作假,會不會是自己問題多於產業問題? 等於移民海外,你會諗住過去等救濟?等公屋?當地政府肯定篩選合資格的申請者,學歷,年齡,財力,經驗都一併考慮。 到我個仔,他決定動身之前,做咗充足準備,特別預留一年的生活費,搵到工,搵到屋先出發,我只係俾咗三百幾鎊散紙俾佢傍身。

beastiebistro | 2023-10-11 09:29
Quote:Yanamami 發表於 23-10-11 06:32
我可否叉開少少個話題?好似有D關個topic,但context又有D唔同。

剛係澳洲同係大學入邊做社工既老表聚,佢 ...
同意大學唔應該變成產業,唔應該為錢收生。我認為應該調返轉,減少大學學位,擇「最」優而收,但免費教學,由納稅人負擔教育呢批學術精英嘅責任。
不過有得就有失,如果真係減少學位或者減低學費,咁即係政府埋單,咁冇理由唔係先將學位俾本國生。所以對你講嘅外來越南、印尼、印度學生一樣冇著數。

所以如果佢地係想由「讀大學」向上游,最好都係讀自己國家大學,或者真係成績超勁攞scholarship/學費減免,再唔係唯有量力而為或者咬實牙根...

抱歉好似有啲冷血。

ANChan59 | 2023-10-11 09:36
Quote:stillgood20 發表於 23-10-11 08:19 你提了一個好問題.也提了一個好角度.

水往下流

我同意量力而为!

ANChan59 | 2023-10-11 09:41
Quote:ANChan59 發表於 23-10-11 09:26 向上流也有主動或者被動式之分,你老表所講嘅係被動式,係家庭及父母想子女向上流,可能多於子女想向上流 ...

当年有H D,只需要读两年。我有些理工同学迟我两年去读那些Poly 转的大学,就只係需要读一年。 我读嘅係 Russell Group 嘅大学。

ANChan59 | 2023-10-11 10:11
Quote:beastiebistro 發表於 23-10-11 09:29 同意大學唔應該變成產業,唔應該為錢收生。我認為應該調返轉,減少大學學位,擇「最」優而收,但免費教學, ...

我会就你所讲有些补充,我指的精英不全部在学士硕士taught programs 学位,係在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位。学士学位可以收多些,然后大浪淘沙,因为有些有天份男仔係迟发力。 教育产业化也有他的好处,但去到几深,几滥才是问题。例如多名前任及现任垃圾会议员读果d大学学士硕士博士就不应该存在。读完都係一辘葛咁。 产业化另一个坏處係学债问题,在欧美係年轻人的重大负担,唔好讲置业首期。如果走去读Mickey Mouse program,自己諗清楚是否物有所值。 我一个美国生意拍档,两夫妻都Law graduate school,太太係 Ivy League,他是普通大学,一个要还7、8年,另一个还2、3年。

Yanamami | 2023-10-11 10:35
[i=s] 本帖最後由 Yanamami 於 23-10-11 10:41 編輯 [/i] Quote:beastiebistro 發表於 23-10-11 09:29
同意大學唔應該變成產業,唔應該為錢收生。我認為應該調返轉,減少大學學位,擇「最」優而收,但免費教學, ...

唔係冷血。孤掌難鳴。一切又有D似供救關係。

現實情况係兩方。大學變成產業,而落後國家家長不惜一切推子女出國留學,為望子脫貧又好,改變命運也罷,有時文化不同,唔同陳sir所描述,果啲文化既仔女,有好多時衹能照父母安排,否則唔會有咁多arranged marriage.我之所以話衝擊,係因為香港父母,少有不惜工本,賣樓或自己棺材本去供仔女出國,但果D落後國既父母會(老表形容到賣腎咁緊要,嚇死)。



16/19
首頁|前頁|下頁|尾頁
.
Powered by Baby Kingdom
立即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