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港B1中學名單 (以2013-2019年DSE成績和入U率評估)

帖子列表  登錄   
hkpapa852 | 2019-12-11 16:40

[td=1,3,59]HK1
[td=86]
B2

[td=86]
Remarks

[td=1,3,59]HK2

[td=86]
B2

[td=86]
Remarks

[td=1,4,59]HK3

[td=86]
B2A-1C

[td=86]
B2

[td=86]
Remarks

[td=1,3,59]HK4

[td=86]
B2

[td=86]
Remarks

[td=1,4,59]KL1
[td=86]
B2A-1C

[td=86]
B2

[td=86]
Remarks

[td=1,4,59]KL2

[td=86]
B2A-1C

[td=86]
B2

[td=86]
Remarks

[td=1,3,59]KL3
[td=86]
B2

[td=86]
Remarks

[td=1,4,59]KL4
[td=86]
B2A-1C

[td=86]
B2

[td=86]
Remarks

[td=1,3,59]KL5

[td=86]
B2

[td=86]
Remarks

[td=1,4,59]NT1

[td=86]
B2A-1C

[td=86]
B2

[td=86]
Remarks

[td=1,3,59]NT2

[td=86]
B2

[td=86]
Remarks

[td=1,4,59]NT3

[td=86]
B2A-1C

[td=86]
B2

[td=86]
Remarks

[td=1,4,59]NT4
[td=86]
B2A-1C

[td=86]
B2

[td=86]
Remarks

[td=1,4,59]NT5

[td=86]
B2A-1C

[td=86]
B2

[td=86]
Remarks

[td=1,4,59]NT6

[td=86]
B2A-1C

[td=86]
B2

[td=86]
Remarks

[td=1,4,59]NT7

[td=86]
B2A-1C

[td=86]
B2

[td=86]
Remarks

[td=1,4,59]NT8
[td=86]
B2A-1C

[td=86]
B2

[td=86]
Remarks

[td=59]NT9
[td=59]其它

以上名單和2018年名單主要變化如下:

評級下調既中學:
* 沒有

評級上調既中學:
KL3: 九龍真光中學 (B2A-1C => B1)
NT7: 王錦輝 (NA => B2A-1C)
NT8: 播道書院 (B2 => B2A-1C)



因為DSE成績/入U比例每年都略有不同,所以我覺得應該要參考幾年既資料,如學校能恒常地保持同一水平,才能歸類為該水平既學校

例如: 同一間學校係五屆DSE中,有至少三屆達到相關標準,就可以歸類為該標準既學校

至於如何為學校分Banding? 請參考 #2和 #3 的個人意見。

各校歷屆DSE成績和入U率等資料,請參考 #5。

當然,一間學校好唔好,適唔適合自己個小朋友,唔應該淨係睇呢D。至於其它有D咩要睇,有D咩要考慮,你應該要自己諗下,因為每個人要求唔同。

參考連結:

2016年全港B1中學名單

2018年全港B1中學名單



[i=s] 本帖最後由 hkpapa852 於 20-12-14 11:06 編輯 [/i]
以下係參考2013-2019年7屆DSE成績和入U率後, 評估出嚟既中學Banding名單 (只列B1和部份B2中學):

[table=98%]
[td=59]
中學網
[td=86]
Banding
[td=525]
中學
[td=86]
B1
[td=525]
英皇書院, 高主教書院, 聖嘉勒女書院, 聖若瑟書院, 聖士提反女子中學, 英華女學校, 聖保羅書院, 聖保羅男女中學
[td=525]
聖類斯中學
[td=525]
[td=86]
B1
[td=525]
皇仁書院, 嘉諾撒聖方濟各書院, 瑪利曼中學, 聖保祿中學, 聖公會鄧肇堅中學, 香港真光中學, 聖保祿學校, 香港華仁書院
[td=525]
鄧鏡波, 鄧肇堅維多利亞官立, 何東
[td=525]
[td=86]
B1
[td=525]
庇理羅士中學, 嘉諾撒書院, 張祝珊英文中學, 中國婦女會中學, 聖馬可, 港島民生, 筲箕灣官立中學
[td=525]
* 中華基金
[td=525]
金文泰中學, 顯理中學, 衞理中學, 劉永生, 培僑中學, 慈幼
[td=525]
[td=86]
B1
[td=525]
嘉諾撒聖心書院, 港大同學會書院, * 聖士提反書院
[td=525]
聖公會呂明才中學
[td=525]
* 聖士提反書院: 近年只公佈DSE每科達2級的和少部份科目4+成績, 沒有提供更詳細的DSE成績和畢業生去向資料, 估計仍屬B1中學
[td=86]
B1
[td=525]
伊利沙伯中學, 嘉諾撒聖瑪利書院, 九龍華仁, 聖芳濟書院, 循道中學, 真光女書院, 拔萃女書院
[td=525]
李國寶中學, 銘基書院
[td=525]
劉皇發, 信義會
[td=525]
[td=86]
B1
[td=525]
寶血上智, 聖母玫瑰, 銘賢書院, 德雅中學, 英華書院, 長沙灣天主教, 香島中學, * 黃棣珊
[td=525]
瑪利諾神父學校, 聖瑪加利男女英文中學
[td=525]
基督教崇真中學, 佛教大雄, 莫慶堯, 地利亞(百老匯)
[td=525]
* 黃棣珊: 2017年後沒有再公佈任何DSE成績或入U資料,屬估計仍屬B1水平
[td=86]
B1
[td=525]
喇沙書院, 瑪利諾修院學校, 培正中學, 民生書院, 華英中學, 迦密中學, 旅港開平, 東華三院黃笏南中學, 丘佐榮, 何明華會督銀禧, 嘉諾撒聖家書院, 協恩中學, 拔萃男書院 , 顏寶玲書院, * 九龍真光中學
[td=525]
陳瑞琪(喇沙)書院, 何文田官立, 培道, 鄧鏡波, 胡兆熾, 基道, 創知, 五旬節, 德蘭
[td=525]
* 九龍真光中學: 過去5年DSE有成主科成績已達B1水平, 上調評級為B1中學
[td=86]
B1
[td=525]
保良局第一張永慶中學, 保良局何蔭棠中學, 協和書院, 德愛中學, 德望中學
[td=525]
* 基督教國際音樂中學, * 可立中學
[td=525]
聖母書院, 培敦, 聖文德
[td=525]
[td=86]
B1
[td=525]
觀塘瑪利諾書院, 藍田聖保祿中學, 聖言中學, 順利天主教中學, 匯基書院(東九龍), 聖傑靈女子中學, 蒙民偉, 福建中學, 梁式芝, 觀塘官立中學
[td=525]
呂郭碧鳳, 聖安當, 寧波, 寧波二校, 聖若瑟英文中學, 羅陳楚思
[td=525]
[td=86]
B1
[td=525]
佛教善德英文中學, 聖公會林護紀念中學, 天主教母佑會蕭明中學, 中華傳道會安柱中學, 順德聯誼總會李兆基中學, 保祿六世書院, 保良局羅傑承(一九八三)中學
[td=525]
* 東華三院陳兆民中學
[td=525]
中華基督教會全完中學, 伍若瑜
[td=525]
[td=86]
B1
[td=525]
荃灣官立中學, 可風中學, 王少清, 何傳耀
[td=525]
保良局李城璧中學, 荃灣聖芳濟, 廖寶珊紀念書院
[td=525]
[td=86]
B1
[td=525]
百周年李兆忠, 董玉娣, 陳瑞芝, 順德聯誼總會梁銶琚, 順德聯誼總會譚伯羽, 仁愛堂田家炳
[td=525]
* 馬可賓
[td=525]
屯門官立中學, 南屯門官立中學, 劉金龍, 屯門天主教
[td=525]
* 馬可賓: 按照2016-2019公佈的DSE成績, 馬可賓大約在B2A-1C水平
[td=86]
B1
[td=525]
新界鄉議局元朗區中學, 趙聿修紀念中學, 天主教崇德英文書院, 元朗商會中學, 元朗信義中學
[td=525]
香港青年協會李兆基書院, 聖公會白約翰會督中學
[td=525]
東華三院盧幹庭紀念中學, 天水圍官立中學, 元朗公立中學, 順德聯誼總會翁祐中學, 基元, 基朗, 香港管理專業協會羅桂祥中學
[td=525]
[td=86]
B1
[td=525]
鄧顯, 田家炳, 李嘉誠, 甲寅年總理, 風采
[td=525]
陳融
[td=525]
馬錦明
[td=525]
[td=86]
B1
[td=525]
迦密栢雨中學, 王肇枝中學, 聖公會莫壽增會督中學
[td=525]
南亞路德會沐恩中學
[td=525]
恩主教書院, 救恩書院, 羅定邦
[td=525]
[td=86]
B1
[td=525]
沙田官立中, 曾肇添中學, 浸信會呂明才中學, 沙田崇真, 沙田蘇淅, 沙田循道衞理, 沙田培英, 林裘謀, 聖羅撒女子中學, 培僑書院
[td=525]
郭得勝, 五旬節林漢光, 鄭榮之, 聖母無玷心, 培基, * 王錦輝
[td=525]
胡忠, 梁文燕, 德信, 楊葛小琳, 青年會書院
[td=525]
* 王錦輝: 2018年和2019年的3322率均高於70%, 所以暫時列入B2A-1C中學組別
[td=86]
B1
[td=525]
宣基中學, 迦密主恩中學, 景嶺書院, 優才(楊殷有娣)書院
[td=525]
將軍澳官立中學, 保良局羅氏基金中學, * 播道書院
[td=525]
真道書院, 啟思中學, 王華湘, 呂潤財, 何玉清, 鄭裕彤
[td=525]
* 播道書院: 2018和2019兩年DSE成績已達B1水平, 所以上調為B2A-1C
[td=86]
B2
[td=525]
馬錦明夫人章馥仙, 港基信青
[td=86]
B2A-1C
[td=525]
賽馬會體藝中學
hkpapa852 | 2019-12-11 16:40
[i=s] 本帖最後由 hkpapa852 於 19-12-11 17:13 編輯 [/i]
[size=12.0pt]我一向都係鍾意睇[size=12.0pt]D[size=12.0pt]可量化既資料[size=12.0pt]([size=12.0pt]統計數據[size=12.0pt])[size=12.0pt]既人,所以選校時,不管係小學定中學,都會睇下佢地既【學術表現】作為先決條件。

[size=12.0pt]點解要睇【學術表現】?好簡單,香港教育制度,求學就是求分數,不論升中定入大學,都係要睇你有幾多分。

[size=12.0pt]中學既【學術表現】要點睇呢?最直接既方法,當然係睇公開試,即[size=12.0pt]DSE[size=12.0pt]或其它國際認(如[size=12.0pt]IBDP[size=12.0pt],[size=12.0pt]GCE-AL[size=12.0pt]等)既成績,退而求其次,就係睇吓一間中學有幾多學生能升讀本地學士學位課程。

[size=12.0pt]以下係個人用膚淺既定義定下既學校分類[size=12.0pt]:

[size=12.0pt]中學篇:([size=12.0pt]201[size=12.0pt]9[size=12.0pt]年[size=12.0pt]12[size=12.0pt]月更新版本)
[size=12.0pt]一般可歸類為[size=12.0pt]B1[size=12.0pt]中學既基本指標:

[size=12.0pt](1) [size=12.0pt]整體科目達[size=12.0pt]4[size=12.0pt]級或以上平均比例:[size=12.0pt]>=45%
[size=12.0pt](2) [size=12.0pt]四主科(中、英、數、通識)達[size=12.0pt]4[size=12.0pt]級或以上平均比例[size=12.0pt](所有主科達[size=12.0pt]4[size=12.0pt]級或以上比例要高於全港平均[size=12.0pt]並[size=12.0pt]至少達[size=12.0pt]30%[size=12.0pt]):[size=12.0pt]>=45%
[size=12.0pt](3) [size=12.0pt]升讀本地學士學位課程[size=12.0pt]([size=12.0pt]包括資助和自資[size=12.0pt])[size=12.0pt]比例:[size=12.0pt]>=40%
[size=12.0pt](4) 3322[size=12.0pt]率:[size=12.0pt]>=70%
[size=12.0pt](5) [size=12.0pt]人均取得[size=12.0pt]4+[size=12.0pt]數:[size=12.0pt]>=2.95
[size=12.0pt]*[size=12.0pt](6) [size=12.0pt]升讀[size=12.0pt]3[size=12.0pt]大比例:[size=12.0pt]>=15%

[size=12.0pt]參考過多間學校幾年既資料,能恆常地符合以上其中一項單一指標既中學,都係有[size=12.0pt]B1[size=12.0pt]既水平[size=12.0pt] ([size=12.0pt]如有個別中學,升讀[size=12.0pt]Local degree[size=12.0pt]達[size=12.0pt]4X%[size=12.0pt],但[size=12.0pt]3322[size=12.0pt]率只有[size=12.0pt]6X%[size=12.0pt];亦有個別中學,[size=12.0pt]3322[size=12.0pt]率達[size=12.0pt]70%[size=12.0pt]以上,但升讀[size=12.0pt]Localdegree[size=12.0pt]可能只有[size=12.0pt]~35%)

[size=12.0pt]
[size=12.0pt]備注:
[size=12.0pt]關於條件[size=12.0pt] (6)[size=12.0pt],因為發現有學校將非正式[size=12.0pt]3[size=12.0pt]大資助學學士學位[size=12.0pt] ([size=12.0pt][size=12.0pt]SPACE[size=12.0pt]既副學位[size=12.0pt])[size=12.0pt],也當作[size=12.0pt]3[size=12.0pt]大學位計算,所以此條件要小心分析。如能肯定該中學升讀[size=12.0pt]3[size=12.0pt]大學士皆為資助學士,符合條件的也可算是[size=12.0pt]B1[size=12.0pt]中學

[size=12.0pt]個別學校沒有發佈以上既資料,較難評價,所以再加入另一些考慮條件:

[size=12.0pt](7) [size=12.0pt]升讀本地學士學位課程[size=12.0pt]([size=12.0pt]包括資助和自資[size=12.0pt])[size=12.0pt]比例:[size=12.0pt]35% - 40%
[size=12.0pt](8) [size=12.0pt]整體科目達[size=12.0pt]5[size=12.0pt]級或以上平均比例:[size=12.0pt]>=15%
[size=12.0pt](9) [size=12.0pt]四主科(中、英、數、通識)達[size=12.0pt]5[size=12.0pt]級或以上平均比例:[size=12.0pt]>=15%
[size=12.0pt](10) [size=12.0pt]人均取得[size=12.0pt]5+[size=12.0pt]數:[size=12.0pt]>=1.0

[size=12.0pt]如學校沒有指標[size=12.0pt] (1) [size=12.0pt]至[size=12.0pt] (6) [size=12.0pt]的資料,但能恆常地符合以上[size=12.0pt] (7) [size=12.0pt]至[size=12.0pt] (10) [size=12.0pt]的其中一項[size=12.0pt]/[size=12.0pt]多項指標,可歸類作
[size=12.0pt]B2A-B1C
[size=12.0pt]類學校。 

[size=12.0pt]可能有家長會話,名校叻學生都去晒外國讀書啦!參考升讀[size=12.0pt]Local degree[size=12.0pt]根本無意義。
[size=12.0pt]的確有可能有不少叻學生去咗海外升學,不過現實中,係[size=12.0pt]8[size=12.0pt]屆[size=12.0pt]DSE[size=12.0pt]後,各大[size=12.0pt]B1[size=12.0pt]名校既畢業生去,最後決定去海外升學既比例,一般都在[size=12.0pt]15%[size=12.0pt]以下,只有個別中學較高[size=12.0pt] ([size=12.0pt]如[size=12.0pt]SPCC[size=12.0pt]:[size=12.0pt]~25%[size=12.0pt],[size=12.0pt]St Paul College[size=12.0pt]:[size=12.0pt]~30%)[size=12.0pt]。而且只要睇番該中學既[size=12.0pt]DSE[size=12.0pt]成績,如整體達[size=12.0pt]4[size=12.0pt]級或以上比例,就可以估計到是否真係叻人就海外升學了[size=12.0pt]! ([size=12.0pt]定係敗走[size=12.0pt]DSE[size=12.0pt]?[size=12.0pt])

[size=12.0pt]而且,如果真係叻學生先走,咁佢地入到既大學,應該不比本港既[size=12.0pt]8[size=12.0pt]大差,更加唔好講個堆攪自資學位既院校了。咁扣除海外升學既學生後,個一間中學應該都有一定比例既學生係會合留港升讀[size=12.0pt]degree[size=12.0pt]吧[size=12.0pt]!

[size=12.0pt]否則,如果只有大比例學生海外升學[size=12.0pt]([size=12.0pt]但又唔講係咩海外大學[size=12.0pt])[size=12.0pt],但郤只有很低比例(不足[size=12.0pt]35%[size=12.0pt])學生留港升學,好難說服我呢間學校走咗去外國個班學生一定係叻而又有能力入到本地大學囉[size=12.0pt]!

[size=12.0pt]因為[size=12.0pt]DSE[size=12.0pt]成績[size=12.0pt]/[size=12.0pt]入[size=12.0pt]U[size=12.0pt]比例每年都略有不同,所以我覺得應該要參考幾年既資料,如學校能恒常地保持同一水平,才能歸類為該水平既學校。

[size=12.0pt]例如[size=12.0pt]: [size=12.0pt]同一間學校係五屆[size=12.0pt]DSE[size=12.0pt]中,有至少三屆達到相關標準,就可以歸類為該標準既學校。


hkpapa852 | 2019-12-11 16:41
[i=s] 本帖最後由 hkpapa852 於 20-5-4 10:34 編輯 [/i]
中學學術水平評級化分類(個人意見):

B1A
整體/主科平均4+比例(所有主科均需>=50%+):>=75%
以及整體/主科平均5+比例(所有主科均需>=全港平均):>=35%
3322率:>=80%
人均4+: 4.95或以上
人均5+: 2.35或以上
【*整體/主科4+ 和5+,以及3322率 均要同時達到以上要求

B1B
整體/主科平均4+比例(所有主科均需>=35%+):>=60%
整體/主科平均5+比例:>=25%
人均4+: 3.95或以上
人均5+: 1.65或以上
B1B水平既中學, 在主科或熱目選修科目如Phy/Chem/Bio/Econ, 通常至少有一科4+比例高於70%

B1C
整體/主科平均4+比例(所有主科均需>=30%+):>=45%
整體/主科平均5+比例:>=15%
人均4+: 2.95或以上
人均5+: 1.00或以上

B2A
3322率:50% - 69.99%
整體/主科平均4+比例35% - 44.99% (最多只能有不多於一主科4+比例低於全港平均)
4主科2+均高於全港水平

B2B
3322率:25% - 50%
整體/主科平均4+比例: 20%-34.99%
4主科2+高於全港水平(+/-5%)或更好
大部份科目2+和全港水平相若(+/-5%)或更好

B2C
3322率:15% - 25%

B3
呢類學校無謂再去細分了,因為DSE成績同入大學率已經唔重要,校風同對學生日後既畢業支援(如有否開辦應用學習,協助職訓等)緊要D


hkpapa852 | 2019-12-11 16:42
[i=s] 本帖最後由 hkpapa852 於 20-5-4 10:35 編輯 [/i]
[size=12.0pt]以下係個人對中學中學發佈既[size=12.0pt]DSE[size=12.0pt]成績[size=12.0pt]/[size=12.0pt]入[size=12.0pt]U[size=12.0pt]率等資料的理解[size=12.0pt]/[size=12.0pt]分析心得[size=12.0pt], [size=12.0pt]大家不妨參考一下[size=12.0pt]:

[size=12.0pt]3322[size=12.0pt]率:[size=12.0pt]可以睇到學校補底功力,如[size=12.0pt]3322[size=12.0pt]率高,代表大多數學生都能符合升讀[size=12.0pt]local degree[size=12.0pt]既基本資格,但唔代表整體成績都好
[size=12.0pt]
[size=12.0pt]整體[size=12.0pt]4+[size=12.0pt]成績比例:[size=12.0pt]可以估計到學校大多數學生攞既成績,尤其係可取得[size=12.0pt]UGC degree[size=12.0pt]既人數比例[size=12.0pt] ([size=12.0pt]當然最好有各科[size=12.0pt]breakdown)

[size=12.0pt]整體[size=12.0pt]5+[size=12.0pt]成績比例[size=12.0pt]:可以估計到學校中,有機會入讀[size=12.0pt]3[size=12.0pt]大既比例
[size=12.0pt]
[size=12.0pt]入[size=12.0pt]U[size=12.0pt]率[size=12.0pt]:單純既入[size=12.0pt]U[size=12.0pt]率,參考價值不高,因為入[size=12.0pt]U[size=12.0pt]依家變咗質。以前入[size=12.0pt]U[size=12.0pt]一定係讀[size=12.0pt]degree[size=12.0pt],依家大學充斥大量副學位;加上,近年即使自資學士課程,部份只需[size=12.0pt]3322+2[size=12.0pt]都有得讀,如果計埋自資副學位,[size=12.0pt]9X%[size=12.0pt]入[size=12.0pt]U[size=12.0pt]率其實好平常。
[size=12.0pt]
[size=12.0pt]升讀[size=12.0pt]Local degree[size=12.0pt]比例:[size=12.0pt]較入[size=12.0pt]U[size=12.0pt]率有參考價值,畢竟升讀[size=12.0pt]Local degree[size=12.0pt]要求,比入[size=12.0pt]U[size=12.0pt](包括副學位)高。

[size=12.0pt]入[size=12.0pt]3[size=12.0pt]大率:[size=12.0pt]較[size=12.0pt]“[size=12.0pt]入[size=12.0pt]U[size=12.0pt]率"和[size=12.0pt]“[size=12.0pt]升讀[size=12.0pt]Local degree[size=12.0pt]比例"有參考價值。畢竟真正既[size=12.0pt]3[size=12.0pt]大學位,只有開辦[size=12.0pt]UGC degree[size=12.0pt](資助學士學位課程)。係[size=12.0pt]8[size=12.0pt]間資助大學中,只有[size=12.0pt]5[size=12.0pt]間大學[size=12.0pt](3[size=12.0pt]大[size=12.0pt]+[size=12.0pt]浸大[size=12.0pt]+[size=12.0pt]嶺大[size=12.0pt])[size=12.0pt]沒有直接開辦副學位。不過,雖然入[size=12.0pt]3[size=12.0pt]大率參考價值較高,但亦不適合以入[size=12.0pt]3[size=12.0pt]大既比例去衡量[size=12.0pt]/[size=12.0pt]比較學校既學術水平,因為不少名校近年都多了成績好既學生去海外升學,而且[size=12.0pt]3[size=12.0pt]大之中,亦非每一科入讀要求都較其它大學高。
[size=12.0pt]
個人認為,[size=12.0pt]3322[size=12.0pt]率[size=12.0pt] + [size=12.0pt]整體科目[size=12.0pt]4[size=12.0pt]級或以上比例[size=12.0pt] + [size=12.0pt]整體科目[size=12.0pt]5級或以上比例,才能較全面用作比較中學之間既實力。

hkpapa852 | 2019-12-11 16:42
[i=s] 本帖最後由 hkpapa852 於 19-12-13 16:47 編輯 [/i] 名單中各中學於2013年至2019年既DSE成績和入U率等統計資料, 請參考此文件:

香港中學公開試成績表現概覽 (2013-2019 DSE).pdf

Last Update: 13-Dec-2019


hkpapa852 | 2019-12-11 16:42
Reserved
hkpapa852 | 2019-12-11 16:43
Reserved
hkpapa852 | 2019-12-11 16:43
Reserved
hkpapa852 | 2019-12-11 16:43
Reserved
hkpapa852 | 2019-12-11 16:44
Reserved
1/8
下頁 | 尾頁
.
Powered by Baby Kingdom
立即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