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官教育刺激學習能力

帖子列表  登錄   
HelenMrs.Lau | 2005-05-06 16:40

.
Powered by Baby Kingdom
立即打開
感官教育刺激學習能力


  面對快速節奏的時代,結合想像力和多媒體感官的教學,不僅能激發創造力,也是智力和情緒能力的基礎

  近年來,有若干教育訓練機構從國外引進有關增進記憶力的訓練課程,參加學習的人絡繹於途,是一個很好的現象。因為二十一世紀是「10倍速時代」,知識、技術將呈現爆炸式的成長,我們如果不設法提高自己吸收資訊的速度,恐將無法跟得上時代的節奏。再者,傳統上多數人總以為記憶力會隨著年齡增長而衰退,如今事實證明,只要運用適當的方法,我們就可以打破這個慣性。

  一位研究學習方法的專家說:「學習是一步一步有系統地濃縮大量資訊,使其成為有效的記憶,再一步一步地擴充摘要資訊,應用到各類知識領域。」這個定義充分彰顯記憶力在學習上的重要性。為了因應環境變遷的壓力,我們需要持續不斷地學習,以保有工作機會。然而,要想有效學習,我們就必須提升自己的記憶能力。

開啟記憶寶庫的金鑰匙

  學習方法專家肯尼斯在其著作《適合記憶的教學》中說:「多數老師不了解人類記憶的本質,所以不會設計適合人類記憶的教學,以利知識的存取。」我們多麼希望這話不是真的,然而事實卻是如此。究竟人類記憶的本質是什麼?又如何才能使老師們的教學適合記憶呢?

  近幾年來,我學習各種記憶方法,加上對於右腦教育的研究,從各種記憶方法中歸納出三個基本要素,稱之為「開啟記憶寶庫的三隻金鑰匙」,即「圖像化」、「趣味化」、「找關係」 (或稱為聯想法),任何記憶術都脫離不了這三個法寶。

  如果要您回想一件事情,請問首先出現在您腦海中的是一幅影像,還是一堆文字?或者您會聽到一串聲音?答案應該是第一個吧!所以,我們天生就擁有右腦的圖像思考能力,如果懂得運用這種能力來學習,我們至少可以增進十倍的記憶力。

  再者,以「掛鉤法」這種記憶術為例,顧名思義就是把兩個原本獨立的東西連結起來,如何連結呢?一位專家說得好:「你能夠記住任何資訊,只要能將它與已知或記得的事情關聯起來。」請問,身體上的各個部分,對我們來說是不是已知或記得的?把新的、想要記住的資訊和身體的各個部分連結起來,不就是跟我們原來的記憶掛上鉤了嗎?

  光是掛鉤還不夠,我們還得將想要記住的資訊變得比較有趣,才容易長久烙印在腦海裡。再以用身體掛鉤的記憶法為例,如果要把「魚」和「脖子」連結在一起,我們可以想像成「用許多小魚串成項鍊掛在脖子上」。

我們可以發現圖像化、趣味化和找關係這三隻金鑰匙,經常要混在一起使用的,把兩個原本不相關的東西,用具有高度趣味性的方式連結在一起,並在腦海裡顯現它們的圖像,我們還能經易忘掉它們嗎?

進一步探究,除了「找關係」這把鑰匙在「想像」之外,可能還帶有一點邏輯思考的成份,其他兩隻鑰匙則完全是憑想像力而來的。所以我們又發現了另一個秘訣:想像力是記憶能力的主要泉源。我們如果不設法練習發揮自己的想像力,運用開啟記憶寶庫三隻金鑰匙的能力,將會十分有限,這是目前各種記憶方法教學上,還未曾注意到的一個死角。

沒有想像力,那來記憶力?

  有一本書以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為研究對象,探討他們的成就由何而來,結論是:「天才的特徵不是智力,而是形象思維與創造力。」換句話說,科學家的成就不是因為他們的智力高人一等,乃是想像力發揮得比較多。既然理性的科學家的研究發明來自想像力,那些感性的文學家、藝術家的創作,更是和想像力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觀察中國字的「聽」和「看」,前者由「耳」、「目」、「心」三個字組成:後者則由「手」和「目」兩個字組成,有什麼涵義?讓我們思考一下加速學習方法專家史塔克威爾的話:「要想快速有效地學習每一件事情,你必須能夠看到它、聽到它,而且有接觸到它的感覺。」原來,學習需要運用多元的感官系統,才能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中西方的觀點是一致的。

  所以,當我們閱讀或聽到任何資訊之後,可以憑著想像力在腦海裡看見它的實體,想像聽到它發出來的聲音,想像用身體接觸到它的感覺,或者想像聞到它的氣息,以及嚐到它的滋味:如此動用多元感官能力去吸收資訊,自然會有難以磨滅的記憶效果。

  既然要同時看到、聽到又接觸到,甚至還能聞到、嚐到味道,才能有效地學習,我們所能學習的東西,豈不十分有限?當然,若要依賴實際物品學習每一樣事物,那是絕對不可能的。可是,上帝對人類特別恩賜,給了我們一種特別的能力,可以用於學習任何事物,那就是「想像力」。

  直覺訓練專家瑪麗雪萊曾經描述說:「當我將頭部放在枕頭上的時候,並不表示我正在睡覺,也不能說我正在思考。因為這時候,我的想像力早已不請自來,佔據著我,迷惑著我,並且在我的心頭撩起一連串的影像,這些影像遠比一般的空想有更為生動、活潑的畫面。」這就是我們的想像力,它與我們十分親近,並且擁有非常可觀的力量,只是以往在缺乏認識的情況下,任其自由地來、自由地走,沒有發揮任何作用。今天,我們要對想像力這個「金礦」有所覺醒,有意識地將它挖掘出來,導入學習和生活。

多媒體總動員

  人之初,是透過感官系統學習認識這個世界,因此提供感官系統多元化的刺激,以開發大腦潛能,是嬰幼兒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感官教育也因此成為蒙特梭利教學方法的一個支柱。 近年來,我根據研究右腦教育的心得,將蒙特梭利教學中的感官教育加以延伸,加入「心經」裡面所講的「意識」,成為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意覺等六種感官系統,並運用想像力來啟動它們,以達到透過感官系統刺激腦細胞,而開發腦力的目的。我將這套方法命名為「多媒體感官教學」,基於在幼稚園實際施教的體驗,認為對於幼兒的創造力和情緒教育頗有功效,值得加以推廣。

  所謂「多媒體感官教學」主要是配合音樂做想像力遊戲。首先,指導孩子輕鬆地坐著或躺著,閉上眼睛,做幾次深呼吸,讓身心放鬆,使腦海裡的α腦波漸趨活躍,取代原本活躍的β腦波。然後,引導孩子隨著音樂啟動各種感官系統,感受音樂中的情境。這時候,引導者應盡量用輕柔的言語,描述音樂中的各種情境(可以自行詮釋音樂,不受它的原意限制),讓孩子們用到愈多的感官系統愈好。譬如說:

運用視覺想像看見各種物體,或者光線、光影的變化。

運用聽覺想像聽到各種自然的聲音,或者物品撞擊的聲音。

運用嗅覺想像聞到各種不同的氣味。

運用味覺想像用舌頭或嘴唇嚐到各種物品的滋味。

運用觸覺想像身體各種物品,或是皮膚接觸空氣的感覺。

運用意覺體會內心對於當下整個環境的感受。

  感官系統是我們每個人的天賦,但是除了在嬰兒時期本能地運用它來接觸、認識外在環境之外,我們似乎忘記了它在學習上的功能。

  另一方面,想像力也是我們人類天賦的能力,但在傳統的教育環境裡,除了上美術課用到一點想像力之外(大部分的美術教學偏重技巧的傳授,也缺乏想像力的啟發),我們幾乎也忘了它的存在,以致孩子的學習過程變得辛苦、乏味,而且效果低落。

  根據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班哲明布魯姆的研究,人類有百分之五十的學習能力,是在四歲以前發展完成的,另外百分之三十的學習能力,則是在四到八歲之間形成。因此,嬰幼兒教育是為孩子奠定學習能力的「大腦教育」,父母和教師應當多多運用「多媒體感官教學」於生活中,以開發孩子的想像力。

  另一方面,在推動教育改革之際,我們認為最重要的工作是要改進教師的教學方法,以提昇學生的學習意願和能力。為此,每一位教師都應重新認識想像力和感官教育的功用,把兩者結合起來運用在教學上,幫助學生激發學習意願,以及提高學習能力。

文�陳念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