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資訊及報料區

帖子列表  登錄   
kylie_mom | 2007-12-28 12:29
為人父母,當然希望子女聽聽話話,看到子女在客人面前發脾氣吵鬧,家長難免有點尷尬。其實,年紀小的孩子除了以哭鬧來表達情緒之外,亦可能是以哭鬧來引起成人的注意。當家長們看到兒子哭鬧時,先要判斷出他是遇上不如意事情或是在扭計。 如果判斷子女是因為遇上不如意事情而哭鬧,那就應該給予安撫;但如果是扭計,那麼家長就可以看着子女,示意你觀察到他的行為,之後就不要理睬他,背對着他,避免他看到你的不捨之情,子女見狀便會放棄以哭鬧來引起你的注意。 共同定明行為規則 如果子女繼續哭鬧,可以給他短暫「隔離」。不過家長需謹記,須向子女解釋,隔離的目的,是因為他的行為令人難以容忍,要他靜思己過;家長亦可告訴子女,在數分鐘後或他停止哭鬧後,可以解除隔離。子女哭鬧過後,家長就要和孩子傾談,了解他哭鬧的原因,並共同定明行為的規則。 家長若遇上子女的違規行為,別高聲斥罵,待子女停止哭鬧後,平心靜氣地跟他說理;不論有否客人來訪,賞罰準則必須一致,不應因為有客人來訪,就容忍子女違規,以免破壞之前制定的行為規則。
kylie_mom | 2007-12-28 12:33
踏入青少年期,孩子對性是充滿疑惑和幻想的,加上近期的性問題充斥各階層和滲透於電腦網絡上,孩子經常得到不正確的性訊息,色情的圖片、動作和歪曲事實的性活動,都令孩子腦中充滿「性嘗試」的衝動,影響荷爾蒙的正常分泌和運作。現代孩子是從別人口中知道甚麼是性愛,因為父母忙於工作,不察覺孩子漸漸長大,縱使知道性教育是從家庭做起,但孩子從入學或與外界接觸後,已經得到無數的錯誤訊息。正因好奇和無知,他們不斷追求這方面的知識和刺激。故此,父母要及早給孩子灌輸正確性觀念,不要以為他們仍是幼兒,而應按部就班,分析他們應該知道的知識,使他們勇於發問,不致被性沖昏頭腦。這些知識可分為十項,可逐一教導:

一、性別之分
二、身體私處
三、出生之謎
四、性之侵犯
五、尊重身體
六、性愛分別
七、性愛方式
八、結婚承諾
九、懷孕情緒
十、性病預防 張錦芳博士(護苗基金執行委員會委員,美國侯斯頓大學社工教授)
Hayley04 | 2007-12-28 17:32
Kylie_mom,

we learn a lot from your posted message.

thanks

Hayley04
kylie_mom | 2007-12-31 14:07
作為父母,要管教自己的子女是很理所當然的事,但甚麼是「適當的管教方式」?常有的概念是,為子女提供基本生活與照顧、灌輸正確的價值觀、以身作則,及提供良好的教育等。很多父母也能明白管教子女的基本原則,但在原則以下,如何達到「適當的管教」,卻有各自的理解。

在我們所處理的個案裏,不時有父母會「投訴」自己的子女說︰「我要求他每科有八十分以上,是因為有好的成績,日後的路才易走;我要求他每晚寫書法,是要訓練他成為有修養的人,日後在社會才會被尊重。我對他的一切要求也是為了他,我如此花心思去栽培他,他總是辜負我!」。又有另一位母親說︰「兩兄弟都在同一環境、平等對待地長大,我是平等的對待他們,從沒偏心。但一個可以考上大學,另一個則一事無成。孩子的本質是有好與壞的分別嗎?」 孩子出生時如同一張白紙。很多父母不明白,既是一張白紙,寫進去的都相同,為何效果卻不一。就以繪畫作比喻,如用厚厚的油彩塗上一張宣紙,試想像會有怎樣的效果?紙會弄破,最後也成不了一幅畫。孩子們都是白紙,但每張的紙質也有分別,然而紙質的不同卻沒有好壞之分。有好與壞之分,只是作為父母的,容易把自己的期望變成了子女的責任,所以達不到期望的便算「壞」。 要成為一位出色的「畫家」,便需要按着孩子的個性協助他成長和發展。另外還需要學習使用適當的「工具」:例如了解孩子的成長需要、注意與他們溝通的方式、建立良好的關係、定立清晰的指令及底綫;還有當遇到衝突時,聆聽孩子的感受,而不是否定他們。能掌握這些管教的「工具」,孩子們在各位「大畫家」的手上,便能成為一幅幅個性不同,又各自燦爛的美麗圖畫。
kylie_mom | 2007-12-31 14:16
齊家信就Sibyl的問題,與註冊社工藍翠茹傾過,她坦言了解小朋友的性格、探究小朋友過往的經歷,是需要耐性以及長時間的溝通,很難即時就可以作出準確的判斷,因此建議如果Sibyl能力許可的話,可以找專家例如兒童心理學家,協助Sibyl找出兒子問題最根本的原因,另外Sibyl亦可找香港心理衞生會詢問有關兒童心理的詳情,電話為27720047,網址[url]http://www.mhahk.org.hk/。
我的兒子今年讀K3,雖然已有兩年的群體生活,但他每次玩耍時,就一定要人陪,另外當一班小朋友在玩耍,只要其中一個小朋友要離開時,他就很捨不得,會變得很不開心,每次我也要哄他很久他才能平服心情,我可以怎樣做?Sibyl

齊家信相信要解決這個問題,Sibyl就首先要針對問題的原因,尋根究柢,然後才能對症下藥,因此Sibyl就需要針對兒子這個行為,作出仔細的觀察。因為問題的出現,可能性有很多,有可能是他的性格本來就是這樣,只要隨着年紀成長,就自然會慢慢改善;亦有可能是涉及Sibyl兒子本身性格太重視人際關係,以致認為朋友是一個都不能少;另外Sibyl亦不妨探究一下,他在嬰孩時是否曾被爸媽忽略,又或是曾遭其他小朋友排斥,以致令他感到被拋棄,因而缺乏安全感,而導致他現在仍很害怕沒有玩伴與他玩。 情景教育解釋群體生活 Sibyl平日不妨多與兒子溝通,從對談中了解他的需要,另外亦可嘗試在與他一同看圖書以及看電視的時候,看到有關片段時,Sibyl就向兒子作出一些情景教育,向他解釋其實即使團體中其中一個小朋友要離開,亦不用難過,通過影像以及他信任的人的話,就有助加強Sibyl兒子的適應能力。
[table=98%]
kylie_mom | 2007-12-31 14:20
一次帶同子女出外旅遊,難免會感到有點緊張,因為家長總希望安排一個盡善盡美的愉快行程,為一家人的「第一次」,留下美好回憶。其實,小朋友知道坐飛機、去旅行,都會十分雀躍。旅遊網站《旅遊家》的網主李以強 (Charles)認為,行程安排比選擇目的地更為重要,例如可以讓孩子認識旅遊國家的文化,感受當地人生活方式,便是不錯的安排。 加插遊樂節目 Charles又表示,家長在安排行程時,除了參觀活動,還可以加插一些遊樂節目。「在適當的時間,可到遊樂場或樂園一類的地方,讓家長和小朋友輕鬆一下。」此外,家長應在出發前,多了解目的地,特別是當地的衞生情況,以便做好準備,例如預先注射防疫針、攜帶防蚊、防曬等用品,保護自己和家人。 除注意行程外,在外遊期間,對待子女要比平日「仁慈」,讓孩子覺得外遊可以輕鬆地與父母相處;若堅持執行「家規」,便會失去家庭旅行的意義。家長在決定行程時宜徵詢孩子的意見,讓他們感到自己有份參與,旅程中便玩得更投入。
kylie_mom | 2007-12-31 14:23
市面上有一些專為小朋友而設的牙膏、牙刷,以至電動牙刷。對於一些剛開始學刷牙的小朋友,可以用電動牙刷嗎?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家長們不難深明牙齒健康的重要,因為小朋友的牙齒出現問題,可能會妨礙進食,衍生其他健康問題。就此問題向牙醫請教,原來小朋友使用專為他們而設的潔齒產品,是有實際需要。以牙膏為例,成人用的牙膏,含百萬分之一可以防止蛀牙的氟化物;而兒童專用的牙膏,只有百萬分之零點五的氟,即使小朋友刷牙時誤吞牙膏,也不會因此吸收過量的氟,而導致日後恆齒出現黃斑,影響儀容。此外,兒童的潔齒用品,例如色彩繽紛、有卡通圖案的牙刷,帶有味道如果味、糖味的牙膏,都為了使兒童容易接受,更樂意清潔牙齒。 培養良好護齒習慣 對於剛開始學刷牙的小朋友,家長可讓他們熟習正確刷牙方法後,才開始用電動牙刷;另外,由於年幼孩子的手腦協調能力,尚在發展階段,使用電動牙刷,容易弄傷口腔。若子女使用電動牙刷,家長應從旁指導,避免受傷。另外,提醒各位家長,若子女使用電動牙刷,便應留意以下幾點:一、選擇大小適中的刷頭,二、每次使用電動牙刷後必須清理刷頭,以免細菌滋生。不過,除了適當的潔齒用品外,更重要的是培養子女良好護齒習慣,才可以令牙齒健康成長。 [ 本文章最後由 kylie_mom 於 08-1-3 14:28 編輯 ]
kylie_mom | 2008-01-03 14:29
市面上有一些專為小朋友而設的牙膏、牙刷,以至電動牙刷。對於一些剛開始學刷牙的小朋友,可以用電動牙刷嗎?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家長們不難深明牙齒健康的重要,因為小朋友的牙齒出現問題,可能會妨礙進食,衍生其他健康問題。就此問題向牙醫請教,原來小朋友使用專為他們而設的潔齒產品,是有實際需要。以牙膏為例,成人用的牙膏,含百萬分之一可以防止蛀牙的氟化物;而兒童專用的牙膏,只有百萬分之零點五的氟,即使小朋友刷牙時誤吞牙膏,也不會因此吸收過量的氟,而導致日後恆齒出現黃斑,影響儀容。此外,兒童的潔齒用品,例如色彩繽紛、有卡通圖案的牙刷,帶有味道如果味、糖味的牙膏,都為了使兒童容易接受,更樂意清潔牙齒。 培養良好護齒習慣 對於剛開始學刷牙的小朋友,家長可讓他們熟習正確刷牙方法後,才開始用電動牙刷;另外,由於年幼孩子的手腦協調能力,尚在發展階段,使用電動牙刷,容易弄傷口腔。若子女使用電動牙刷,家長應從旁指導,避免受傷。另外,提醒各位家長,若子女使用電動牙刷,便應留意以下幾點:一、選擇大小適中的刷頭,二、每次使用電動牙刷後必須清理刷頭,以免細菌滋生。不過,除了適當的潔齒用品外,更重要的是培養子女良好護齒習慣,才可以令牙齒健康成長。
kylie_mom | 2008-01-03 14:35


成人眼中,喊一聲叔叔、姨姨,是簡單不過的事情,但孩子總是似要跟父母鬥氣,費盡唇舌才能哄他們打個招呼。為緩和尷尬的氣氛,家長多數只顧催促子女開聲叫人,而忽略了小朋友的感受。 孩子們不肯向陌生人打招呼,可能是因為未釋除心中的恐懼和疑慮,未必是沒禮貌或反叛的表現。所以,要子女喊人,家長應給予清晰的指示,令他們放下戒心,例如:教導孩子在叔叔、姨姨的稱謂前,加上對方的名字,或建議對方蹲下來,與小朋友的視綫成一水平,以增加親切感。 可由身教開始 另外,家長可鼓勵小朋友做出點頭、微笑等較簡單的打招呼方式,令他們覺得向陌生人表示友好,是一件輕鬆舒服的事情。父母亦不妨提醒子女,平日上學也會跟老師同學打招呼,讓他們不會以為這種禮貌行為是很陌生的,而是可延伸至日常生活中。 家長可以由身教開始,讓小朋友明白打招呼是基本禮貌,例如平時遇到鄰居也沒有與對方打招呼,小朋友自然有樣學樣;若果家人之間也很少以稱謂叫喊對方,只冷淡地以「喂……」來代替,這容易形成疏離感,令孩子偶爾遇見親友、陌生人時,不會察覺到有需要打招呼,且覺得打招呼是很不自然的事情而難以啟齒。 [table=98%]
kylie_mom | 2008-01-03 14:39
以往走進香港的金融核心中環區,只見人們的步伐急速、神情冷峻,絕少流露天真的笑容,可這個十二月的中環卻增添了不少稚氣。多得富邦藝術基金會與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的共同策劃,十多位來自台灣、韓國、荷蘭、意大利、日本以及香港本地的藝術家,將會在中環大會堂、富邦銀行大廈以及中匯大廈等多個地點展出他們既富童真,又具鑑賞價值的藝術作品,當中包括掉在商廈樓頂的超級大花球(見圖)、巨型雪糕、肚子內另有乾坤的卡通鹿以及會與小朋友對話的機械人等等。此外,主辦單位更邀得台灣藝術家游文富來港主持工作坊,帶領小朋友共同創作,有興趣的朋友請瀏覽富邦藝術基金會的官方網頁www.fubonart.org.tw。 《2007藝術小餐車同心童心」當代藝術展》 地點:香港大會堂/富邦銀行大廈外牆/中滙大廈 日期:即日至2008年2月29日 查詢:28426085
4/9
首頁|前頁|下頁|尾頁
.
Powered by Baby Kingdom
立即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