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ylie_mom | 2008-01-23 12:51 |
| 本港生育率低,多獨生子女,父母的照顧無微不至,但若果子女到三、四歲仍不懂開關水龍頭、用皂液洗手,五歲未能在座廁如廁、六歲不會綁鞋帶,家長須留意子女的自理能力是否發展遲緩。專家指如不及早處理,會妨礙孩子幼稚園的學習生活,養成他們依賴的性格,長遠更會影響自我形象及自信心,對成長造成障礙。 學前兒童的自理能力很重要,他們一般在三歲左右便會入讀幼稚園,幼稚園的教學模式、學習環境等,雖然與小學略為不同,但一些生活上的體驗,對他們的升小階段卻非常重要。協康會職業治療師陳美琪表示,自理能力佳的孩子,對適應幼稚園的學習生活事半功倍,例如上廁所、吃茶點、整理課本,及與同學溝通相處等。 「通過自我照顧的活動,兒童學會獨立,減少對成人的依賴。同時,從小訓練孩子自我照顧,亦能提升他們身體機能、認知概念及情緒等的發展。」陳美琪舉例穿衣服時,孩子需學習將左右手,輪流伸入衫袖位置,以完成整個程序,過程可提高動作計畫及身體協調能力;而綁鞋帶則加強手眼、雙手協調,及手指抓握等的能力。 [table=98%] |
| kylie_mom | 2008-01-23 12:54 |
| kylie_mom | 2008-01-23 12:58 |
| 一站式社交平台互贈虛擬禮物, 全家熱玩Facebook逾千程式邊學邊玩 交友網站Facebook最近熱爆全城,這個由美國哈佛大學學生MarkZuckerberg創立的社交網絡服務,除交友外,更有多款應用程式供用戶下載,當中不乏益智小玩意,例如處世箴言、分析英文名字涵意等,玩法簡單有趣,不失為提高學生對英文興趣的好途徑。今日《家長版》精選數個程式,讓家長可跟子女齊齊玩Facebook。 早已在外國流行的交友網站Facebook,在香港同樣成為潮流,剛結束的立法會港島區補選候選人陳方安生和葉劉淑儀,為了拉近與年輕選民的距離,也登記成為Facebook用戶。事實上,Facebook是近年人氣最高的社交網站,比其他相類似的網絡服務,例如Friendster或MySpace等,受歡迎程度更高。 虛擬玩意引人入勝 Facebook的吸引之處,在於網友可以通過該平台,跟朋友互通消息、上載相片、寫blog外,還因為這個網絡有數千款應用程式(Application),各種虛擬玩意均可通過程式下載,例如網友可向朋友贈送虛擬禮物「RealGifts」或「FreeGifts」、飼養虛擬寵物的「Pet」、送花給朋友的「GrowingGifts」、請友人吃雪糕的「LoveIceCream」、尚有留言板「TheWall」、可親手畫圖畫給朋友的「SuperWall」等,藉互送小禮物逗逗朋友開心;至於較個人化的玩意,則包括看每日星座運程的「Astrology」、測試自己和朋友想法是否相似的「Likenness」、甚至是早前大熱的數獨遊戲「Soduku」等等,都可以在Facebook有得玩。 潛移默化自有進步 雖然Facebook有中文版網站,但現時流行的仍是英文版,主要原因是Facebook由美國傳入,故很多應用程式都以英文編寫,用戶只可選擇看英文。香港輔導教師協會榮譽顧問兼英文專欄作者趙榮德表示,年輕人玩Facebook,可提升對英文的興趣。「英國詩人PhilipSydney有句名言,就是toteachbydelight,即是說要利用有趣的事物幫助學習。」趙榮德表示,學英文最重要是多接觸,多看多用,潛移默化下,英文自然有進步;他認為,Facebook內有關名人語錄、處世格言的應用程式,都是有助學英文的程式,學生不妨留意。 字眼詞性選用得宜 香港真光中學英文科老師吳永嫺則認為,Facebook始終是流行文化的一種,當中有些字眼要留意。「Facebook創造了很多英文,例如poke,真正的意思是解作『篤』,但在Facebook內卻用作『找你』、『叫你』,好像敲你的門一樣,要你回應;另外,Facebook本是名詞,但現時有的同學會說:『我facebook你』,把Facebook變作了動詞!」 |
| kylie_mom | 2008-01-23 13:02 |
| 要子女養成閱讀習慣,親子閱讀是一個好方法。律師梁惠安的一對子女,分別在五歲及七歲成為小作家,都出版了自己的圖書。梁惠安於子女三歲的時候,開始跟他們一起閱讀,由只有一、兩個字的圖畫書看起,逐漸加深至沒有插圖的書,跟着是報紙、雜誌等,現時家中的藏書近四千本之多。 不論工作有多忙,梁惠安每天也會花逾兩小時與子女閱讀,她的心得是:家長必須在子女八歲前,培養成閱讀習慣,圖書和兒童雜誌皆是必讀品,但切忌不斷發問或強逼子女寫閱讀報告,「閱讀是一種享受,不應讓子女感到有壓力,更不要變成有條件的交易。」 她認為,閱讀對子女的個人成長及前途,有莫大幫助,「人不閱讀便欠缺知識、沒有內涵,見工也說不出話來。」她強調,通過閱讀來建立子女的知識庫非常重要,「我會在外國訂購一些兒童雜誌,包括有關科學、文化等內容,子女可從中吸收不少知識。」 梁惠安十一歲女兒楊坤澄,早於五歲時已出版首本著作《FivePetals》;兒子坤深亦在七歲時出書。楊坤澄表示,功課雖忙碌,她寧願少玩電腦、遊戲機和少看電視,每天也會花兩、三小時閱讀。 |
| kylie_mom | 2008-01-23 13:06 |
| 奧運馬術賽在港舉行,全城對馬術的熱潮開始升溫,不過,在未看到奧運馬術賽前,不如先來個熱身。 橫掃全球多個大城市,迷倒萬千觀眾的星躍馬術奇藝坊,將首度從法國來港演出,於農曆新年和復活節期間,在紅磡碼頭空地搭建可容納過千觀眾的吉卜賽帳篷,為本港市民上演最頂尖、最精采的馬術表演。三十六匹駿馬在圓形馬道四蹄飛踏,以吉卜賽人浪漫不羈的生活為主題,白紗飄落的新娘、氣沖沖的老爺及其他活靈活現的人物,在疾馳的馬上做出亡命花式表演,時而驚險百出,時而笑聲震帳篷,加上難得一聽的吉卜賽音樂,絕對是適合一家大細一起觀看的演出。 星躍奇藝坊 日期:2月9日至3月23日 地點:紅磡碼頭空地 時間:晚上8時(星期二、三、五) 晚上6時(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 票價:$500、$350、$200(星期二及三) $600、$450、$250(星期五、六、日及公眾假期)青少年及殘疾人士半價 |
| kylie_mom | 2008-01-24 18:07 |
| 活動﹕Moonlight Movies戶外影院——家庭日場 日期及電影﹕1月26日(周六)《海底奇兵》、2月23日(周六)《蟲蟲特工隊》 播放時間﹕下午4:30至約6:00 場地開放時間﹕下午3:30至6:30 地點﹕香港薄扶林數碼港2座4樓數碼廣場 票價﹕成人$100;3至18歲兒童$55;3歲以下兒童免費入場(所有兒童須由持票成人陪同) 購票﹕http://www.hkticketing.com 主辦﹕Open Air HK Limited 查詢﹕9247 5635 網址﹕http://www.openairhk.com 備註﹕請自備坐墊,歡迎小朋友放聲歡笑及追逐嬉戲,嬰兒手推車不得放置於草地上 |
| kylie_mom | 2008-01-24 18:11 |
| 【明報專訊】從呱呱墮地開始,小朋友便對世界充滿好奇,當然亦包括了對性的好奇。兩名性教育專家異口同聲說﹕「愈早對孩子進行性教育愈好。」與其讓子女受社會上錯誤的性觀念影響,不如主動從小灌輸正確性知識。 Q﹕什麼時候要開始對孩子進行性教育?怎樣教呢? A1:正確名稱 莫迴避 有關性教育開始的時間,其實是小朋友愈細愈好。0至2歲的幼兒,直接受到家庭對性的態度所影響,父母的觸摸、輕撫與緊抱,能夠使孩子感到被接受和學習信任別人。 家長亦應主動教他們性器官的正確名稱、怎樣與其他小朋友相處與愛惜身體每部分。當他們開始認識到自己的身體,父母教導小朋友認識身體各部分時,不用刻意避開性器官,反而要讓他們知道,性器官也是身體的一部分,同時需要灌輸尊重、愛惜和保護自己性器官的知識。 孩子對性好奇是正常不過的一件事,成長過程中(特別是3至4歲的男童)可能出現撫摸或把玩自己性器官的行為,家長毋須過分擔心。父母反應太大,反而令孩子覺得自己做錯事,因而對性器官產生負面感覺。小朋友把玩性器,究竟是因為悶還是好奇?家長宜先了解原因,對症下藥,不應一下子便禁制。家長不妨分散小朋友的注意力,在家時提議一起看電視,在街外就請他們幫忙拿東西。同時,亦要讓他們知道在人前撫摸性器官會使人尷尬,亦應注意性器官的衛生問題。 最理想的性教育是從日常生活中開始,如什麼是私隱?讓小朋友意識到不可在人前更衣,慢慢將「保護私隱」的信息,植根在小朋友的腦中。 教路專家﹕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 教育幹事陳潔凌 |
| kylie_mom | 2008-01-24 18:16 |
[table=300] |
| kylie_mom | 2008-02-15 16:43 |
| 兒子Ocean剛升讀小一,平日事無大小都愛問點解,兒子有這麼強烈的求知慾,我很欣慰,但總是死心不息一直問到底,實在有點不勝其煩。請問有甚麼兩全其美的方法,既能解決我的苦惱,又不會消減兒子的求知精神?Ocean媽媽 小朋友看世界,常會發現新鮮好奇的事情,愛尋根究柢也十分正常。齊家信認為,小朋友勇於發問是良好的表現,證明他們較主動外向,樂於表達內心想法,這對將來的學習很有幫助。 相信Ocean媽媽也不否定兒子的求知精神,而是對他的行為態度有所不滿。若子女求學問時十分依賴,不假思索便向父母尋求答案,以致問題多不勝數,家長應教導孩子嘗試靠自己的能力解答疑問,例如:向子女提示關鍵字詞,鼓勵他們從互聯網搜尋相關知識。當小朋友的自學能力逐漸提升,可減少胡亂發問的可能。 可能在挑戰家長 另方面,小朋友不斷發問,有時只為了換取注意力,甚至是在挑戰家長。齊家信建議,若Ocean媽媽覺得兒子問點解是在「駁嘴」,首先不用生氣,然後平心靜氣地說明自己的解答應足以消除疑惑,而發問亦要適可而止。 [table=98%] |
| kylie_mom | 2008-02-15 16:44 |
| 本人家住大埔,兒子早前考獲九龍塘一所著名幼稚園,我預算讓他乘坐保母車讀K1。不過,早前閱報得悉保母車又發生車禍,我擔心小兒只有三歲多,獨自搭車上學安全嗎?有甚麼準備功夫可做?還是留他在本區返學為佳?李孫淑英 翻閱報章,保母車、校巴的交通意外,時有發生。要不足四歲,未懂自我照顧的子女獨個兒乘搭校車往返大埔與九龍塘,齊家信很理解李太內心的那份不安情緒。究竟讀名校重要,還是以策安全,選擇在大埔區的幼稚園上學較佳?這點見仁見智,齊家信不宜多提意見,相信只有李太才明白自己與兒子的需要。 齊家信認為,若李太決定讓兒子搭保母車,則須在開課前,不妨和兒子多點談論與汽車相關話題,包括閱覽汽車雜誌、說說汽車故事及介紹各種汽車型號等,也可讓子女對車輛產生興趣,減少對汽車的陌生感。 開學前親子體驗上學流程 上課前,李太也可與孩子選搭與校巴路綫相若的小巴、巴士前往學校,親子體驗上學流程,也有助增加乘搭校巴或保母車的安全感。在途中,李太可趁機講解乘車須注意的事項,例如靠貼椅背坐、不要把玩緊急出口車門外,也可介紹途經的地方,讓兒子清晰往返學校與家居的路綫。開課當日,不妨叮囑兒子回家後,與李太分享途中見聞,讓他有目標和安心上學。 [table=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