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ylie_mom | 2008-02-15 16:45 |
| 當家長發現孩子是左撇子時都感到很困擾,特別到孩子學習執筆寫字時,擔憂更大。究竟家長應不應該要求孩子作出「矯正」?家長必須明白問題的核心並不在於為改而改,而是孩子是否適合做右撇子。兒童用左手還是用右手是與生俱來的,根據研究指出,左撇子與右撇子無論在智慧及學業方面均無特別差異。天生左撇子的右腦發展較左腦優勝,家長若強迫孩子改用右手,可能壓抑他們右腦的應有發展及適當的分工。在右手比左手笨拙情況下,要求小孩子用右手,他們需要花上更多時間來學習新的活動,如操作筆桿,在應付抄寫功課上,會令孩子覺得力不從心;在心理上造成挫敗感,減低寫字的興趣,並往往因此而加劇親子間的磨擦。兒童用右手或是左手,通常要到三至四歲才較為明顯和穩定地表現出來。此時家長應從日常生活裏觀察孩子究竟是「左」或是「右」,當確定孩子是左撇子後,下一步才是教孩子用左手寫字: 一、坐姿及光綫 讓孩子坐在桌子的右邊,使左撇子有較多空間移動,而光綫應由孩子的右前方射出,避免孩子左手的影子遮着所寫的字。 [table=98%] |
| kylie_mom | 2008-02-15 16:49 |
| 今時今日,大部分香港的家庭養育子女都是一個起,兩個止,孩子成為了父母和長輩的寵兒,呵護備至,事事遷就。早前便有一個調查指出,有香港小學生竟然不懂得怎樣剝掉香蕉皮,反映家長過分驕縱孩子,令他們缺乏應有的自理能力。 由保良局劉陳小寶家庭及兒童綜合服務中心舉辦的「兒童禮儀訓練小組」,目的是修正兒童不良的生活態度及習慣、培養注意自己言行,及建立正面的自我形象。 此課程適合四至六歲小朋友,內容包括: 一、餐桌禮儀及均衡飲食的重要; 二、坐立行之正確姿勢及其對腰背成長之重要; 三、禮貌之用語及回應技巧; 四、表達情緒之合宜方法。 地點:香港銅鑼灣禮頓道66號 日期:2008年2月25日至3月17日(逢周一) 時間:下午4時45分至5時45分 對象:4至6歲 費用:$180(會員)、$210(非會員) 導師︰註冊社工 查詢:22778272 文:賢 |
| kylie_mom | 2008-02-20 12:52 |
| 「幼兒嚴重蛀牙」是發生在嬰、幼兒口腔內的蛀牙牙患。這種蛀牙的特徵是牙齒蛀壞得快、廣,並且很嚴重。開始時在上排門牙的表面會出現很大範圍的蛀牙洞,而且乳齒隨生長的次序而被蛀壞,即長出一隻便蛀壞一隻,由門牙開始向後蔓延。 這種幼兒嚴重蛀牙的成因,多由不良飲食和餵哺習慣引致,因為大部分的細菌會分解糖分而產生酸素,酸素會引致牙齒表層的礦物質流失而形成蛀牙。預防方法必須由口腔生做起,由嬰兒初生開始,每天用蘸濕開水的白紗布替嬰兒抹口腔。門牙長出後,還要替他抹牙齒。待乳臼齒長出後,可用軟毛細頭的牙刷幫其刷牙。 還要改善餵哺及飲食習慣,不要讓嬰兒含奶瓶入睡,一歲大時應開始改用「戒奶杯」,並每天定時進食不多於六餐。當小孩兩歲後,每天吃三餐的正餐,正餐與正餐之間有需要才吃一次茶點,以減少飲食次數。如果孩子吃完正餐後仍感肚餓,可嘗試增加每餐的分量,兩餐之間盡量以清水解喝。最後,還要定期檢查牙齒,小孩第一顆牙齒長出後六個月或當幼兒成長至一歲時,可約見牙醫接受第一次口腔檢查。 [table=98%] |
| kylie_mom | 2008-02-20 12:55 |
| 現今不少父母都是身兼多職,除為了養家而上班賺錢,回家還要做家務、照顧子女等,留給自己的時間卻不多,往往忽略自己真正需要,亦不了解自己的心理,但有否想過生活其實可以過得不平凡? 《尋常,尋夢想》共收錄了六十篇散文,鼓勵大家重新認識自己,重建自我,繼而勇於發掘自己的夢,並且轉化成行動,創造人生。作者還通過不同生活小故事,以及個人的經歷和趣聞,從中啟發讀者培養正面思維,創造正向情緒,協助大家領略書中真意,創造屬於自己的豐盛人生。 書名:尋常,尋夢想 著者:陳志耀 出版:EDITWorkshopCompanyLimited 售價:$98 |
| kylie_mom | 2008-03-05 15:27 |
| 市面上的零食種類繁多,味道、賣相,以至包裝都非常吸引。面對香脆可口的零食,連成年人也會有忍不住口的時候,可見零食的引誘很難抗拒。因此,家長若發現孩子偏吃零食時,應盡快給予糾正,以免影響發育。 可用健康替代品 要改變孩子偏吃零食的壞習慣,第一步是減少他吃零食的量,以及培養良好的進食次序,而更要重的是給他灌輸正確的飲食概念。 家長可在幫子女戒零食的初期,可以和他們共同議定一個雙方接受的零食量,並逐步減少。另外,教導子女正確的進食次序,包括正餐前不應吃零食、肚餓時才吃零食等,藉此增加子女的正餐進食量,減少吃零食的需要。家長亦可以採用其他健康食物代替零食,例如,若子女愛吃薯片和糖果,可以用焗乾果片和新鮮水果做替代品。 要孩子成功戒掉偏吃零食的習慣,家長的態度和配合都很重要。例如面對孩子扭計時,家長切忌心軟而妥協,否則功虧一簣;同時,須注意避免用物質獎勵,因為戒偏吃零食,是糾正一項不當的行為,而非孩子的自我進步。另一方面,家長亦須以身作則,貫徹正常的飲食習慣,以營造良好飲食氣氛,讓小朋友適應。 |
| kylie_mom | 2008-03-05 15:28 |
| 不少家長經常為子女揀飲擇食的問題而傷腦筋。通常父母不愛吃的食物,孩子亦會傾向不喜愛。看到父母吃不喜愛的東西時做出苦臉,或放下不吃等表現,孩子看慣了,便自然地對那些食物產生偏惡,如果父母裝作很好吃,孩子亦會跟着吃。 很多家長因愛惜子女,養成了「他們喜歡吃甚麼就給甚麼」,結果孩子的小嘴很挑剔,這樣不愛吃,那樣不要喝。小朋友大多是因為食物的味道或色彩不合意等小理由,而變為偏食,嘗試針對此理由稍為修正,便可改變孩子的偏吃。 將孩子不愛吃的食物,混進喜愛吃的食物裏,也可算是個不錯的方法;不過,家長必須注意「分量」和「味道」的比重,否則造成反效果,若令孩子喜歡吃的食物,都變成不喜歡,那就弄巧成拙了。 不宜以甜食誘騙 嘗試多找機會與孩子喜歡的好朋友一起吃飯,小朋友容易學習他人的行為,見好朋友吃得津津有味,他們也會跟着吃。另外,家裏平常吃飯的氣氛要保持愉快,讓孩子將吃飯與快樂連在一起,而不是挨父母訓話或挑剔的痛苦時刻。 [table=98%] |
| kylie_mom | 2008-03-05 15:32 |
| 一次帶同子女出外旅遊,難免會感到有點緊張,因為家長總希望安排一個盡善盡美的愉快行程,為一家人的「第一次」,留下美好回憶。其實,小朋友知道坐飛機、去旅行,都會十分雀躍。旅遊網站《旅遊家》的網主李以強 (Charles)認為,行程安排比選擇目的地更為重要,例如可以讓孩子認識旅遊國家的文化,感受當地人生活方式,便是不錯的安排。 加插遊樂節目 Charles又表示,家長在安排行程時,除了參觀活動,還可以加插一些遊樂節目。「在適當的時間,可到遊樂場或樂園一類的地方,讓家長和小朋友輕鬆一下。」此外,家長應在出發前,多了解目的地,特別是當地的衞生情況,以便做好準備,例如預先注射防疫針、攜帶防蚊、防曬等用品,保護自己和家人。 除注意行程外,在外遊期間,對待子女要比平日「仁慈」,讓孩子覺得外遊可以輕鬆地與父母相處;若堅持執行「家規」,便會失去家庭旅行的意義。家長在決定行程時宜徵詢孩子的意見,讓他們感到自己有份參與,旅程中便玩得更投入。 [table=98%] |
| kylie_mom | 2008-03-05 15:34 |
| 父母過分溺愛或遷就子女,往往會弄巧成拙。家庭基建發展總監羅乃萱昨批評,不少家長過分溺愛子女,部分父母甚至凡事均為子女「出頭」,有父親因兒子未能當上班長,竟向學校發出律師信,指責教師偏心,此舉容易令孩子養成卸責的習慣。 家長要「戒三陪」 由職業訓練局及青年協會主辦的家長講座,昨吸引約五百名家長參加。近年經常到學校主持工作坊的羅乃萱表示,不少家長為補償自己兒時的不足,對子女有求必應,甚至孩子做錯事也加以偏袒。她早前曾收到一名校長求助,一名男生與同學爭做班長不果,回家向父親投訴;家長認為是教師偏心所致,竟向校方發出律師信。她警告家長若過分遷就子女,會令小朋友習慣卸責,養成「跌倒也賴地硬」性格。羅乃萱認為,家長要處罰有方,學會向子女說「不」,並「戒三陪」──陪讀書、陪測驗和陪考試,讓子女學會獨立。 富家自製「貧窮」 資深傳媒人陶傑則指,家長應在富裕中自製「貧窮」,「四歲之後,除了生日、聖誕節及農曆新年的利是外,家長絕不可無條件買玩具給子女,要他們知道世上沒有不勞而獲的事。」 [table=98%] |
| kylie_mom | 2008-03-05 15:42 |
| 「如果你這樣不聽話,我以後不錫你,只錫哥哥。」一媽媽向一個她眼中不聽話的兒子發出警告。 這孩子很沮喪的跟在媽媽後面,媽媽前面有爸爸和哥哥。他口中喃喃自語,我在他們身後,聽到他輕聲的說:「不錫便不錫。」 這句話媽媽聽不到,她繼續把她的警告升級,說:「你再不聽話,你以後不要叫我買遊戲機,買玩具,我只會買給哥哥,因為哥哥聽話。」 孩子仍低着頭,邊走路邊用腳在空氣中亂踢,看得出他是在發泄他的不滿。 媽媽愈警告他,他就愈不滿,不但聽不進媽媽的話,用語言去駁嘴之餘,還以行動去表達他心中的不快。 我不知道這孩子做了甚麼不聽話的事,令媽媽責怪他,但我認為無論這孩子犯了甚麼過失,做錯了甚麼事情,他媽媽只可針對他的過失來作出懲罰。 她可以不買他遊戲機,不買他玩具,不讓他做他喜歡的事,讓他知道這是他做錯事的代價。可是,萬萬不能說「不錫他」,因為這會令他以為被遺棄,會被最親愛的人所不愛。 [table=98%] |
| kylie_mom | 2008-03-05 15: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