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ylie_mom | 2008-03-10 17:07 |
| http://www.beebeetwins.com/index.html |
| kylie_mom | 2008-03-10 18:21 |
| 我家的兒子四歲,跟同齡的孩子比較,性格較害羞,也較少說話;有時鄰居逗他聊天,更發現他會出現口吃情況。我很擔心兒子長此下去,真的會有口吃,影響社交,也怕他會被小朋友笑。請問齊家信,我應如何做?尹太太 尹太太先不要太擔心,因為齊家信曾經問過一些言語治療師,知道兒童在三至八歲期間,有可能出現口吃的問題。情況通常有五種,包括重複某些單字;重複音節;拉長音節;說話之前要想很久,以及說話時配合很多奇怪動作,例如伸脷、不停眨眼等。 遇到這些情況,家長大多數都會下意識地提醒子女,鼓勵他們「慢慢講!」、「不要怕!」等,言語治療師指這個舉動隨時好心做壞事,建議家長應該當作無事發生,讓小朋友繼續說下去。小朋友口吃,除了是語言發展的進度不理想,也有可能是心理因素,例如對人說話時太緊張;當家長鼓勵小朋友說得清楚一點時,無形中就是提醒他們說得不好,故此家長還是少說為妙。 私人評估約數百元起 不過,家長如發現子女口吃的情況持續半年或以上,也應帶他們見言語治療師,查看子女的問題所在。現時尤德夫人兒童體能智力測驗中心和大口環根德公爵夫人兒童醫院,均可為兒童作全面的智能評估,其中包括言語發展,但這些機構均需有醫生寫信轉介,單是見醫生到接受評估,要等一年半載。家長如想子女及早作評估及治療,亦可尋找私人言語治療師作評估,價錢約數百元起。 齊家信覺得,尹太太別太緊張,因為小朋友很聰明,他們會知道你在意他的說話情況,變相增加他的心理壓力;反而,尹太太可嘗試多帶兒子參加同伴的聚會,增加他和別人溝通的機會,可能有助改善兒子的說話情況。 |
| kylie_mom | 2008-03-10 18:24 |
| 近月本港通脹率突破百分之四,百物騰貴,幼稚園成本亦大幅上漲。約四百六十所幼稚園,向教育局申請下學年調高學費,不少學校計畫加費約百分之五至十。有幼稚園校長認為,由於部分幼稚園已達學費上限,或會增加雜費以彌補成本開支增加。記者謝家穎 幼稚園須於上周五前向教育局申請調整學費,當局的資料顯示,約四百六十所幼稚園申請下學年調整學費,較本學年有逾七百所幼稚園加學費,大減約三分一。 西太平洋幼稚園現時全年學費約為一萬七千元,校監余琦琦昨表示,已申請下學年加學費,每名學生每月增加一百五十元,全年學費將增至約一萬九千元,加幅接近一成。她解釋,近期食物、書簿、教師薪金等成本不斷上升,學校加學費也無利可圖。 普遍加幅低於一成 擁有三所分校的嘉德麗中英文幼稚園校董溫金海則指,近日正與業主商討校舍新租約,估計租金會增加超過一成,加上教師薪金等成本上漲,故申請於新學年調高沙田及黃埔兩分校學費約一成;粉嶺分校則顧及區內家長的負擔能力,決定不調整學費。 屬下有十四所分校的太陽島幼稚園,亦計畫下學年全綫加學費百分之五,校監趙善榮表示,調整幅度與通脹率相若,而不少成本增加不止此數,例如食物價格便上升達一至兩成,估計租金亦有百分之七至十的增幅。 開學前一月有結果 幼稚園協會主席唐少勳認為,本學年實施學券制後,半日制及全日制幼稚園的學費上限分別為二萬四千元及四萬八千元,但不少幼稚園的學費已達上限,故加無可加;部分學校仍試探市場反應,為免影響收生,亦不敢上調學費。她續稱,近期幼稚園經營成本有增無減,部分學校或會增加茶點、書簿等雜費,她呼籲學校要以學生利益為大前提,不要犧牲教學質素。 教育局發言人昨表示,最遲將於新學年開課前一個月,把申請結果通知學校。當局審批學費申請時,會參考學校的收支預算及財政狀況,令幼稚園學費維持合理水平。 |
| kylie_mom | 2008-03-10 18:27 |
| 家長看到子女頑皮,又屢勸不改,忍不住會打孩兒。但其實這做法只會令情況愈來愈壞,無助解決問題。兩歲的孩子,能夠四處走動,對身邊的事物充滿好奇,且可通過簡單語句表達情緒,但亦需要成人引導,認識四周環境。 家長看到小朋友反斗時應先靜下來,想一想,為甚麼子女只在你跟前反斗?是他們好奇心強,抑或是有意激怒你?是要引起你的注意,抑或是有你在身旁,有足夠安全感便任意玩耍?又或是在陌生人面前,因害羞而收斂頑皮性格? 親子時間是否足夠? 如果子女是因為好奇心而不守規矩,或故意激怒家長的話,就要耐心教導他們要有禮貌、守規矩,但不用高聲斥罵,而應多作鼓勵。 如果家長斷定子女頑皮,是為了引起你的注意,那麼就要反思一下,陪伴子女的時間是否足夠,是否應多抽時間關愛他們。 如果家長發現子女是因為不習慣陌生環境而害羞,變得沉靜,相信隨着小朋友年紀稍長,情況會有改善。要讓子女健康快樂地成長,家長必須付出耐性,根據子女的性格,針對問題作出適當的解決方法。 |
| kylie_mom | 2008-03-18 12:35 |
| 注意飲食健康,可增強兒童抵抗力,無論對健康的學童,抑或是已感染流感的孩子同樣重要。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註冊營養師梁素顏表示,在流感高峰期間,兒童保持均衡飲食,多吃含豐富維他命及礦物質的蔬果,已能加強免疫力。「例如菠菜、紅蘿蔔、青蘿蔔、西蘭花、番茄、奇異果、橙、哈密瓜及士多啤梨,都含豐富維他命A及C,均適宜孩子食用。」她說。 究竟要吃多少才足夠?梁素顏稱,兒童每日最好可以進食兩份水果和三份蔬菜,一份水果約等於一個中型橙的分量,而一份蔬菜則為半碗煮熟的蔬菜。她又提醒家長,不要將蔬菜煮得太熟或擺放太久,因為煮得太熟或接觸空氣太久,會流失維他命。另外,為增加兒童吃蔬果的興趣,她指家長可將水果入饌,例如可用蘋果煲瘦肉湯、菠蘿炒雞粒,在早餐增加一杯蔬果汁,或在三文治加入番茄及生菜。 勿亂吃營養補充劑 在這段流感高峰期,部分家長可能額外給子女吃維他命補充劑,梁素顏提醒家長,除非經醫生或營養師建議,否則毋需要額外給予子女吃維他命補充劑:「其實在食物中攝取已足夠,攝取過量適得其反,例如過量維他命A會影響肝臟。」 [table=98%] |
| kylie_mom | 2008-03-18 12:39 |
| 我的兒子性格活潑又熱情,在家吃飯時他已經走來走去,帶他外出吃飯,他更不時向鄰桌的哥哥姐姐扮鬼臉,逗別人玩,我有叫他停下來,可是過不久,他又故態復萌,我如何可以改善情況?RosaChan Rosa兒子在吃飯時走來走去原因有很多,可能平日Rosa會追着餵他吃飯,他覺得這樣像玩追逐遊戲一樣好玩,亦有可能是家裏沒有一個固定的位置讓小朋友吃飯。要改善這個問題,首先Rosa要在家裏,為他訂定一個固定的位置讓他吃飯,而且 Rosa也要以身作則,陪同他一起坐定定吃飯,讓他養成吃飯的良好習慣是第一步。 另外,Rosa亦可以清楚地向兒子訂定一些規則,幫助他學習如何坐定定,例如嚴格規定他吃飯時不可擅自離開座位、何時才可以離開座位、有話要說須待吃過某一分量的食物後才可說出來等,又或是給予他一些任務,例如規定他要吃過一定分量的食物後,才可以離開座位等。Rosa必須嚴格執行與兒子訂下的規則,切勿一時心軟,以免令規則失效。 比賽形式增加樂趣 如果Rosa兒子成功遵守吃飯時坐定定的規則,可以向他作出一些獎勵,例如帶他到公園玩、陪他看喜愛的卡通片等,以讓他明白做得好的話,父母是會欣賞的;萬一Rosa兒子遵守不到所定下的規矩,則要作出懲罰,例如不帶他到公園玩等。只有獎罰分明,才可以讓兒子遵守規矩。 除了嚴謹的規則外,Rosa亦可以活潑的形式,教導兒子吃飯時坐定定,例如跟他進行一場比賽,只要整個用膳過程他可以坐定定的話,他會成為勝利者。對小朋友除了講道理外,也可以活潑的形式,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習慣。 |
| kylie_mom | 2008-04-25 12:07 |
| 我有時覺得,照顧兩名子女十分吃力。兒子今年十歲,女兒四歲,平日買東西都要兩份,女兒那份精美一點,大仔也會呷醋。早前拜年時,他還當我面,向舅父投訴我偏心,只顧疼錫妹妹。其實,我常常提醒自己公平對待兩人,但為何大仔仍覺得我偏心? 心煩的家長Athena 偏心是人之常情,就算父母如何公正無私,對子女的表現也難以做到一模一樣;而且小朋友的直覺較強、情感真摯,對父母的行為表現十分敏銳,稍有差別都會分辨出來。齊家信認為,家長不用太介意子女覺得自己偏心,但若像Athena的兒子宣之於口,那便是一個警號,須小心處理。 營造談心機會 當子女投訴父母偏心,家長常會即時反駁,數出過往的「功績」,證明是平等對待各個子女。齊家信建議,父母不要只顧為自己辯護,而要作出正面回應,趁機細心聆聽子女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感到被忽略的原因。 齊家信曾跟家庭福利會協調主任李太討論類似問題,她表示即使父母事事做到公平公正,也未必可解決問題,最重要是讓子女感受到自己在父母心目中,佔有非常重要地位。 她提議,家長可為子女製造「黃金時間」,就像成年人談變愛時,刻意製造兩人獨處機會,以增進感情。 Athena不妨與兒子和女兒個別安排獨處時間,以平衡大仔呷醋的情緒。齊家信建議,Athena可與兒子一起商量周日的親子活動行程,讓他感受一下 「二人世界」的樂趣;平日睡前,Athena亦可單對單講故事給兩兄妹聽,或讓他們各享有十分鐘親子時間,這樣也能令大仔覺得自己得到重視。提醒 |
| kylie_mom | 2008-04-25 12:10 |
| 我有一名五歲的孩子,他自小都是以母乳餵哺。現已戒奶,但由於我第二名孩子即將出世,屆時我又會以母乳餵哺,我擔心大兒子會追問為何他不可以再好像妹妹那樣吃母乳,我應該怎樣解釋呢?王太 坦白說明一切 醫學研究證明,餵哺母乳可以幫助初生嬰孩增強抵抗力;但由於不方便、身體欠佳或上班的關係,現代女性能夠像王太一般保持這分天職的實在不多,母愛的偉大是值得敬佩的。 對於一個五歲的孩子而言,戒奶已經表示長大的第一步了,他應該不會覺得有這個需要像妹妹一般吃母乳,但他可能會喜歡在旁幫忙,例如看妹妹是否繼續吸吮,幫忙按乳房,或發問觀察到的情形,他對餵奶有好奇心或喜歡作觀察者,這些都是正常的表現,你可以給他一些責任,例如幫忙用毛巾遮蓋媽媽的肩膊,使餵奶的情形成為「私隱」或餵奶後幫妹妹「掃風」,使空氣從下至上趕出來,不致嘔奶。孩子得到任務,便覺得自己真的是長大的哥哥,不會覺得自己要回復以往的BB日子。若他真的要求嘗試母乳,你可以對他說:「你不是嬰兒,不需要母乳,但若你真的想試,我可以放些在杯中給你,但你要把奶喝光,不可浪費。」孩子或會嘗試,但知道只限一次,不能白白消耗媽媽的精力,因為餵妹妹已經是非常疲倦的事情,做哥哥一定要體諒。 |
| kylie_mom | 2008-04-25 12:12 |
| 琳琳是我五歲的獨女,為了鼓勵她努力讀書及改善日常行為,我會給她「代幣」作為獎勵,當她累積一定數量,我會買禮物獎勵她。然而,這陣子發現她變得市儈,凡事為了「代幣」而做,這令我很擔心。究竟這個方法應否繼續使用呢? 許多親子專家,包括齊家信在內,都認為以正面及鼓勵的方式教育子女,行之有效,亦是現今教育趨勢。回想我們小時候做錯事便「藤條炆豬肉」的成長年代,便會覺得現今的小朋友很幸福,因為普遍父母都懂得用正面的管教方法。 齊家信知道,Karis所說的代幣制度(tokensystem),就是其中一種很多家長會用的教子方法。家長通常會用貼紙、印章或零錢等可以累積的「代幣」,作為獎勵或懲罰子女的記錄工具。例如今天女兒在晚飯前完成功課,就可以有一張貼紙,當貼紙貼滿一定數量,家長就會給予子女獎賞。齊家信曾經跟一些子女有行為問題的家長傾過,他們亦認為此方法有一定效用。 靈活使用好方法 [table=98%] |
| srl | 2008-04-25 15:18 |
| http://www.fas.harvard.edu/~secfas/General_Education_Final_Report.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