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五, 小六留意事項

帖子列表  登錄   
小可愛爹 | 2011-07-04 16:24
********   教育局今日(七月四日)提醒家長,2011年度中學學位分配辦法派位結果將於明日(七月五日)公布。

  教育局發言人表示:「本年度共有56,490名學生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按獲自行分配學位及統一派位階段獲派首三個志願學校的學生人數合計,整體滿意率為84%;若以獲得自行分配學位及在統一派位階段獲派首志願學校的學生人數計算,滿意率為70%。」

  以下為本年度自行分配學位及統一派位階段的滿意率:

* 獲自行分配學位的學生當中,63%學生獲派首志願的學校;及

* 透過統一派位階段(包括甲部「不受學校網限制」及乙部「按學校網分配」兩部分合計)獲派學位的學生當中,75%的學生獲派首三個志願學校,52%的學生獲派首志願。

  發言人說:「在自行分配學位階段,每所中學的自行分配學位最高比例為三成,而學生最多可申請兩所中學;在統一派位階段,甲部是『不受學校網限制』的學位,佔一成統一派位的學額,學生最多可選擇三所任何學校網的中學,至於乙部『按學校網』分配的學位,學生最多可以選擇三十所學校網內的中學。」

  「我們亦在此呼籲家長及學生以平常心面對派位結果,學生的學習成效並非完全取決於他們獲派的學校,而是他們是否在學習中積極進取,家長亦應繼續支持和鼓勵子女,以免個人的期望加重子女的負擔。」

  所有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應屆小六學生,明日必須返回就讀小學領取「派位證」及「入學註冊證」。

  註冊日期為本星期四及星期五(七月七日及八日),所有學生必須於註冊期內前往獲派中學註冊。倘若學生及其家長或監護人因要事未能於註冊期間辦理註冊手續,他們應授權代表辦理,否則會被視為放棄獲派的學位,授權書可向就讀小學索取。

  學生或其家長如有特別困難,未能於指定註冊期內親自或委託代表前往獲派中學辦理註冊手續,必須於註冊日期完結前與獲派中學或教育局學位分配組聯絡,以便作出適當的註冊安排,否則會被視為放棄獲派學位。

  如在公布派位結果當日或在註冊日期內,天文台發出熱帶氣旋襲港或暴雨警告的訊號,請校方及學生家長留意電台及電視台宣布的特別安排。

  學生或家長如對派位結果有任何查詢,可於辦公時間內致電教育局學位分配組,電話為2832 7740或2832 7700。



2011年7月4日(星期一)
香港時間15時30分
小可愛爹 | 2011-07-06 12:16
經濟日報 – 2011年7月6日星期三上午7:00





相關內容
  • 放大圖片 笑言最愛牛扒的鮮魚行學校小六生陳裕寶(中)考入九龍華仁,仍未能以牛扒餐慶祝;他稱除了當老師,亦希望從商改善家庭經濟,助父母脫貧。(李澤彤攝)
  • 放大圖片 「鮮魚行」培育學生之路



【經濟日報專訊】百呎劏房,困不住窮小子的雄心壯志!鮮魚行學校小六生陳裕寶,家中沒有富可敵國的寶藏,整個小學生涯幾乎都在只容得下一張床的劏房中度過,卻令他更愛上學,將溫習場地移師學校至每晚8時,就是發燒也堅持上學。昨日升中統一派位,他創下該校9年來的派位紀錄,成功入讀九龍華仁書院。
校方為協助窮學生而按成績獎勵的超市禮券,也給阿寶不少動力;為感謝學校老師的扶持,他希望長大後也可春風化雨。
百呎房一張床 留校溫習
阿寶是家中獨子,父親已退休,一家三口只靠母親在賓館清潔房間賺取的7,000元過活。一直住在大角咀百多呎的劏房,房間只放得下一張6呎乘5呎的床,阿寶與母親同睡,父親就只能「打地鋪」,直至最近才成功上樓,搬到牛頭角上邨。
侷促的環境反而燃燒阿寶對學習的熱情,他堅持每天留校至晚上7、8時,完成功課和溫習,向老師請教英文;每次考試前,他均會提前一個月溫習,每日溫習1至2小時。校方定下考獲全級首3名或學科第一名可獲贈超市禮券,阿寶就自小三起一直保持首3名內,小五時更兼獲中文、英文及常識第一。
節儉拒零用 自己洗衣服
陳媽媽回憶兒子二、三年級時:「他當時還很小,正發着高燒,卻不停跟我說:媽媽我一定要上學。」
校內老師亦應記一功,班主任馮老師自阿寶5年級已替他補習英文,他往九華面試前,老師更提前數月為他挑選適合的英文書和模擬面試訓練;難怪在母親以外,他最感激兩位班主任,希望長大後繼承老師衣缽作育英才。
入讀九華,展開了成功的第一步,阿寶的反應卻是:「間學校好大,我怕迷路!」但其實他亦難掩開心之情,昨接過放榜單,悄悄跟鄰座同學報喜:「我成功了!」
家貧令阿寶專注學習、考入名校,也培養出他的孝心。非常節儉的他,平日在家只會亮起溫習用的枱燈,並會自己洗衣服,連母親給他零用錢,他都搖頭說不。不過喜歡素描的他坦言,希望升中後可報讀正式的繪畫課程,發揮自己的天份。
陳媽媽亦有一個期望,就是兒子可做喜歡的事;連平日不苟言笑的陳爸爸,也掩不住喜悅自豪。
名校取錄 籃球小將猶豫
同樣出身草根的鮮魚行學生陳飛揚,則憑出色的籃球技術,成功投進拔萃男書院。
飛揚的父親是客貨車司機,母親則在快餐店任兼職,收入微薄;但他07年才從內地來港,卻從完全不諳英語至現在達合格水平,還有出色的籃球技術,為他贏得九龍西區最佳運動員,成功為他掙得男拔的入學券。男拔表示會為飛揚提供獎學金,但飛揚卻認為「高攀不起」,覺得自己英語欠佳,擔心跟不上學習進度。
父母及校長雖游說飛揚入讀,但表示會尊重其最終決定;鮮魚行學校校長梁紀昌指,不少草根階層學生即使入讀名校仍欠自信。
小可愛爹 | 2011-07-06 12:17
星島日報 – 5小時前





相關內容
  • 放大圖片 考第三精英 派第九志願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超過二百所中學參與自願減班,政策未推行,已影響統一派位的滿意率,令家長及學生失預算。逾五萬六千名小六生升中派位結果昨揭曉,在小學全級考第三的學生簡靖茵被派第九志願,大感失望,認為是減班政策導致她首三志願不入,她和其他未獲派首三志願的學生一樣,昨得悉派位結果後,紛紛趕赴心儀中學叩門,盼求得學位。有校長建議,家長現階段應持保守態度,宜選擇獲取錄機會大的中學才叩門。
  記者:陳嘉婉 鍾碧琪
  昨早八時半,深水埗官立小學的學生簡靖茵在校內接過「派位證」,發現獲派東華三院張明添中學,她坦言不開心,「我在校內考全級第三,鋼琴及小提琴都有四級,從未想過會派到第九志願」。靖茵隨即帶同成績表及獎狀等,與媽媽趕往首三志願的真光女書院、中華基督教會銘基書院及德雅中學,期望憑藉叩門,入讀其中一所。她批評,「如果沒有減班政策,相信我可考到心儀學校,現在卻要叩門,未知能否成功」。
  派不到首三志願很意外
  另一邊廂,當黃太得知女兒被派第五志願聖公會聖馬利亞堂莫慶堯中學後,即帶女兒趕往銘基書院叩門,「女兒全級考頭二十名內,派不到首三志願,很意外,剛剛我們坐的士來時,心情仍失落」。叩門後,她反而鬆一口氣,「女兒的英文及操行都達A級,希望入到銘基吧!」
  黃太表示,女兒所屬的小學很多同學都不獲派首志願,「連全級第一名也派不到首志願,令人驚訝。以前全校最少有十個學生獲派銘基書院,一至三個學生獲派伊利沙伯中學,今年只有五個銘基,伊利沙伯一個都沒有。」
  獲派首志願 仍叩英皇門
  減班亦影響家長的選校策略。在傳統官中名校英皇書院門外,新增一類叩門家長,他們因害怕英皇減班令統一派位的學額減少,不敢於統一派位填報英皇為首志願。兒子就讀於般咸道官立小學的黃先生表示,當初考慮減班因素,不敢把英皇放在首志願,即使兒子獲派首志願的聖類斯中學,但他仍到英皇叩門「博一博」。
  兒子同樣就讀般咸道官立小學的謝先生說,一直心儀英皇書院,「我兒子在校內成績中等,全級考三十名內,擔心兒子若派不到英皇,便會派去band 3(第三組別)學校,所以才不敢填」。最後兒子獲派聖公會呂明才中學,兒子升中路向明確後,他才敢到英皇叩門。
  油蔴地天主教小學校長朱立強分析,二百所中學各減一班,令全港學額減少近八千個,扣除升中人數仍是「減過龍」,加劇升中統一派位的競爭。朱立強表示,由於預料減班會造成影響,校方早在升中派位展開時,已建議家長善用自行收生的報名機會,開拓更多風評佳的學校為首志願,別集中報讀傳統名校。結果策略成功,該校學生獲派首志願的比率為百分之六十四,只較去年微跌數個百分點,表現不錯。
  校長籲家長穩陣為先
  今年最少有二十三人爭一叩門學額的景嶺書院,其校長楊明倫呼籲家長,應以平常心接受派位結果,「就算派第九志願,亦應開心」。朱立強建議家長,宜選擇獲取錄機會大的中學才叩門,「中學叩門額只有十個八個,家長此刻應以穩陣為先,不要再『博』」。
  
小可愛爹 | 2011-07-06 12:25
皇仁 英皇 校友齊反縮班 明報 – 6小時前





相關內容
  • 放大圖片 鄭同學(右)昨日到英皇書院叩門。(郭慶輝攝)



【明報專訊】皇仁書院縮班關注組昨晨在皇仁門外訪問約30名灣仔家長,所有人都認為官中減學額是政府行政失當,同時有63%受訪家長表示子女無法入讀首志願;皇仁關注組今日會聯同另一官中名校英皇書院的舊生,就減班問題與立法會議員會面。
英皇同學會小學直升減半
英皇書院同學會小學昨日約有60多名小六生放榜,全校有3人獲派往英皇書院,較去年減少3人,成功獲派首志願英皇書院的劉太表示,「教育局明明知道中西區家長不希望縮班,令男生機會大減,但教育局無解決這問題,家長早在6年前部署,教育局應早一年知會學生」。
昨日早上9時,約20名小六家長到英皇書院排隊等叩門,家長鍾太指出,由於英皇書院減班,不敢把該校放在首志願,昨日獲聖類斯中學取錄,她和兒子再嘗試到英皇叩門,她直言﹕「這區學校少,人數又多,比例錯,名校不應縮班。」
英皇舊生會會長、前天文台長林超英昨日在網誌表示,今年升中派位滿意率比去年下跌,問題源於政府要求中學自願減班。他指出,減班方案只為保住教師飯碗,忽略家長和學生的實際需要,結果出現減班計劃「減過頭」問題,引致大批家長失望,希望「教育局人員自我反省,從錯誤中學習,將來把事情做得更好」。
小可愛爹 | 2011-07-06 12:32
明報 – 2011年7月6日星期三上午5:52





男拔4萬招草根籃球手入學 直資被批少用獎助學金 學校降門檻相關內容
  • 放大圖片 今年13歲身高1.6米的小六生陳飛揚,獲拔萃男書院籃球教練看中,邀請他到男拔參加中一筆試,有望入讀男拔,但他擔心未必每年取得獎學金,幸母校鮮魚行學校表示,願意在 …



【明報專訊】去年審計報告批評教育局監管直資學校不力,教育局昨透露,其中被指獎助學金運用率低的14間直資學校,包括拔萃男書院和聖士提反書院等名校,已全面降低申請獎助學金門檻。昨日升中放榜,便有一名讀鮮魚行學校的基層學童,因籃球技術出眾而被男拔「看中」,若筆試過關便可入讀男拔,通過財政審查後一年最多可獲近4萬元獎助學金及資助以應付學習開支。
協恩可免6年學費
另外,準備在明年9月轉為直資的協恩中學,發言人昨接受本報查詢時透露,今年4月到約30間基層小學宣傳新的獎助學金計劃,以區內小學及聖公會屬下的小學為主,每年會撥學費收入的30%作獎助學金,合資格學生可獲6年全額助學金,變相免費升學,又設每月1000元生活津貼及不同類型獎學金和資助,確保窮學生可升直資。
已考筆試 待取錄
鮮魚行學校昨日中一放榜,小六33人中有7人獲派英中,派位結果理想。校長梁紀昌透露,其中一名應屆小六生陳飛揚,是校內籃球傑出運動員,他獲派往油麻地一所中文中學,但早前他已獲拔萃男書院的籃球教練點名推薦,早前到男拔筆試,有望入讀名校。
梁紀昌說,小六已身高1.6米的陳飛揚,較同級同學大一年,家境較清貧。
憂難適應 曾想放棄學位
飛揚向他說,擔心無力交付每年3.3萬元的學費,又擔心入讀後有適應問題,曾打算放棄男拔的學位。梁紀昌仍鼓勵他選擇升讀男拔,若成功獲取錄而未能取得獎助學金,鮮魚行學校會動用捐款支持飛揚完成6年中學。據了解,飛揚已完成筆試,男拔下周會通知飛揚會否被取錄。若他正式入讀,可申請男拔的獎助學金等,最高可豁免一年3.3萬學費,並獲數千元的筆簿和校服資助。陳飛揚直言﹕「男拔主要重視我的運動才能,如以後有傷患影響表現,或者技術水平下降,獎學金資助受影響,我家人會無錢交學費。」
恐受傷失資助 無錢交學費
去年10月審計報告批評教育局監管直資學校不力,事隔10個月,教育局昨向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提交跟進報告。審計署曾批評,拔萃男書院、聖保羅男女中學附屬小學、聖士提反書院等14間直資學校學費減免和獎助學金計劃使用率低於五成;教育局表示,學校已放寬相關計劃資格令更多學生受惠。教育局亦已成立直資計劃工作小組,檢視直資運作和財政,本月初向直資學校發出通告,要求學校須加強宣傳學費減免和獎助學金計劃,包括在網站列出計劃詳情,以及提供計算學費減免金額的計算器等。
小可愛爹 | 2011-07-07 11:09
想與大家分享此文(來源:蘋果日報,作者:梁君齊
自由撰稿人)

以下的故事,在現今香港社會中俯拾皆是:並不富裕的家庭節衣縮食,每月省下幾千元,為的就是讓孩子上補習班、興趣班,然後在緊湊的課餘時間表上還得逼迫孩子做功課、溫習,催谷孩子成為文武全才;然而幾年以來的努力,只因一次抽籤的不幸,一夕間滿盤皆落索。前天中一派位放榜,寫下了許多令人心碎的故事。數載的寒窗苦讀、往後的升學前途、所有的成敗得失,在剎那間被隨機的派位結果定奪。如此沉重壓力之下,無怪乎不論滿意失意,學生和家長都泣不成聲。
全港的中學有七成的學額,被教育局硬性規定要撥入統一派位:依比例分成三個組別( Band)的學生,在同一組別下無分前後地統一隨機派位。是故,即使是同一學校裏成績有高低的學生,亦大有可能出現低分者入名校、高分者獲派第十志願的荒唐事。
面對我們不解、詰問,教育局這樣回答:「學生的學習成效並非完全取決於他們獲派的學校,而是他們是否在學習中積極進取。」所以,教育局可以毫不猶豫地把學生的青春、家長的精力、家庭的時間等一切的努力與犧牲都抹煞,把學生們都推進攪珠機裏,讓運氣決定莘莘學子的命運。
這就是實行九年免費教育、致力「提供優質學校教育」(教育局語)的香港政府,對於教育的「公平」:先把學校分組別,再把學校分為中中、英中,然後在學生身上貼一標籤,最後隨機派位。現今制度的基礎,並不是公平地獎掖或鼓勵學生的個別發展,讓學校、學生各取所需;而是以電腦的隨機派位,漠視學生能力的扭曲「平等」。對於無經濟條件在國際學校或海外升讀的家庭,教育局的政策一再剝奪他們力爭上游的機會。
對於掌權者,即使中一的統一派位漠視學生「是否在學習中積極進取」亦不是問題,原因其一是他們的子女多在國際學校或海外升學,其二是他們還有更多的問題要處理:既要迫令教科書減價,又執行無謂的送審制度、不斷微調教程使書商成本增加;口稱加入通識科以增強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又要設計以國民教育對學生洗腦。教育局疲於對教育制度朝令夕改,使局長孫明揚在中一派位日連出來體察民情、聽取民意以至出言安慰受派位不公所害的家長學生的時間都沒有,那何來時間反思現行「標籤再抽獎」的制度不公呢?


但即使教育局無暇自省,我們亦不能停止思考。當我們關注現今的學童「高分低能」或家長過度催谷子女,亦要問:其根源是否因為我們的制度無法實踐基本的教育平等,令可考取的學額過少以至競爭過度?當富裕者一一逃離香港的教育制度入讀私立名校,基層除了以「分數行先」、「名校至上」去抗衡,又有何辦法?
昨日,數千家長和學生手執成績表、推薦信、得獎資料,棲棲遑遑、東奔西跑到心儀的中學叩門,抹着汗帶着哭去爭取僅有的二、三個名額。我們不知道坐在冷氣房、默不作聲的一眾官員是否滿意於其不公平的制度,但起碼他們實現了他們一部份的抱負:「培育學生迎接人生挑戰。」人生,確是不公的。
BSCYL | 2011-07-11 21:24
本港正落實「三三四」新學制,不少家長都希望為子女安排入讀名校,以增加升讀大學機會。不過,原來「三三四」有另一層意思,前教育統籌局常任秘書長羅范椒芬巧妙詮釋:「子女成才與否只有約三成因素源於學校」,呼籲家長不要盲目為子女選讀名校。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長的心願。不少家長為子女安排大量
課外活動,希望孩子能入讀名校。到底何謂「名校」?羅范椒芬昨天出席拔萃男書院舉辦的子女成才之路之入學篇家長講座時表示,「三三四」是指子女能否成才,只有三成是因為學校的質素,另三成是家長,其餘四成是子女本身的能力。

羅范椒芬説:「學校並不是孩子一生的歸宿,他們的自學能力更重要。實際上學校並沒有級別之分,分別只在於學生本身的質素。」若子女能抱「樂善勇敢」的心態學習,同樣能夠成才。

小可愛爹 | 2011-07-13 12:32
星島日報 – 5小時前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校內上落車機制」下,有中一生成功「上車」,亦有人須「落車」,中華傳道會劉永生中學就有六名「落車」學生,下年須由多英班(即英文班)轉讀非多英班(即中文班),校長鄭德富坦言,學生對此並不好受。
  教評會主席鄒秉恩建議,中學應為「落車」學生提供輔導,以免他們出現負面情緒。
  鄭德富表示,學校以同一準則衡量學生應「上車」或「落車」,並多番提醒學生,「每次考試後,學校會發備忘信給學生,平均發出十多封,最終學生須轉至非多英班,相信他們已有心理準備,家長也能理解」。
  他表示,學校會繼續跟進這批「落車」學生的情況,提供適當支援。
  重建自信繼續升學
  衛理中學校長羅世光表示,該校亦有一名「落車」學生,但對方是自願轉讀中文班,認為更適合其學習進度。
  基督教宣道會宣基中學則沒有學生須「落車」。鄒秉恩認同「上落車」是有效的調節機制,但他建議,學校推行機制時,應設下清楚的原則,以公平為先,並在事前向家長及學生解釋清楚,為「落車」學生提供課後輔導,例如重建自信輔導等,以免影響學生升學。記者 陳嘉婉
小可愛爹 | 2011-07-13 21:45
http://forum.edu-kingdom.com/viewthread.php?tid=2306169&extra=page%3D1
BSCYL | 2011-07-13 22:35
 準備明年9月轉為直資學校的傳統名校協恩中學,早前就轉制一事,諮詢幼稚園至中學部的家長、校友、老師及中學部學生。結果顯示,約83%受訪者支持轉制,約5%(171人)反對。當中,近半(74人)反對者主要不滿學費定價,亦有部分人不滿課程內容及推行時間。校方今日舉行記者會,交代轉直資最新安排。

 協恩中學早前委託獨立調查公司,向校內持分者進行意見調查,收回有效問卷3,702份。受訪者包括:幼稚園至中學部家長、校友、中學生、在職老師及辦學團體代表。

74反對者變支持有條件

 調查顯示,在74名因不滿學費定價而反對協恩轉直資的受訪者中,有人提出條件,才會由「反對」改作「支持」:27人認為,校方須放棄引入西班牙語及法語為必修科;16人指,校方須放棄「一生一師」計劃;9人指,校方須放棄「小組教學」。此外,部分受訪者不滿學校轉制太急,應設有緩衝期。

 協恩中學直資模式辦學研究小組建議,轉制後中一至中三全年學費為3萬元;中四至中六為3.3萬元一年。若把西班牙語及法語轉為選修科,則學費可扣減5千元,相信可減輕家長經濟壓力。

20/28
首頁|前頁|下頁|尾頁
.
Powered by Baby Kingdom
立即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