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可愛爹 | 2010-11-30 12:14 |
小可愛爹 | 2010-11-30 12:17 |
小可愛爹 | 2010-11-30 12:22 |
44校自行收生接逾10倍申請 男拔競爭最烈 20人爭1席 2011/12學年的升中 《明報》今日出版的《2011/12升中 地區名校轉全英中 招生理想 教育局容許官津學校在自行分配學位階段提供不多於三成學額,以自行取錄中一生,餘下由電腦抽籤作統一派位。數據顯示,本學年共有44間中學於自行收生階段錄得超額逾10倍申請,競爭最激烈的拔萃男書院,更有1000人交表爭50個學額,平均20人爭一席位。不少官津學校都競爭激烈,如伊利沙伯中學便收到732份申請,爭逐43個學額等。 今年9月落實教學語言微調政策後,多間地區名校成為全英中,招生情理想。如開英文班的保良局八三年總理中學,今年便收到400份申請表爭36個位,平均11.11人爭人一學額。港島民生書院在2010/11學年的自行收生階段增加了24個名額, 交表人數由582增至687份,副校長羅國潤表示,該校實行全英教學後,吸引各區學生報讀,「家長把我們與傳統英中看齊」。 他續稱,學校已改用非競爭式小組面試 ![]() |
BSCYL | 2010-12-10 12:32 |
http://forum.edu-kingdom.com/viewthread.php?tid=2261357&extra=page%3D1 |
BSCYL | 2010-12-10 12:40 |
直資欠反思 窮尖子望門興歎(呂大樂) 直資學校被審計署批評帳目混亂,引起公眾關注。究竟我們應否以審計署所採用的標準,作為審查各類涉及使用公帑的機構的唯一指引,這並不是一個完全沒有商榷空間的問題。不過,話雖如此,審計署提出批評,相關機構無論如何都應該回應、澄清,把有關的問題交代清楚。 助學金不足 因申請人有限? 有關直資學校帳目混亂的眾多批評當中,其中一點指出,受審查的直資學校用於減免學費或獎學金的撥款,並未有達到規定為學費收入10%的標準。一些學校使用該項撥款不足一半,另外更有學校嚴重撥款不足。這明顯地有違「保證有學習能力的學生,不會因為經濟原因而失去入讀機會」的原則。 有關這一個問題,已有議員及其他社會人士在公開討論中大力批評。 對於上述情況,學校自有一番解釋,而其中一種乃強調撥款不足,非因校方不願減免學費,而是申請人數有限,以至未有全數撥出。學校提出這樣的解釋,有助於澄清它們無意犯上錯誤,同時也表明並非刻意疏忽照顧有財政支援需要的學生。事實上,我也不認為目前的討論應該高度集中在學校管理層(例如猜測個別有關人士的意圖)之上,而是應該藉着這次機會,更深刻地反思目前教育界的一些轉變與作風。 違開放原則 社會流動障礙 對我來說,好些直資學校未有充分運用學校經費,以資助有財政需要的學生,這是一個深層問題的表面「病徵」。真正叫我擔心的,不是撥款不足(因為這大可以根據規則而快速改正過來),而是學校管理層未有深入研究和關注助學申請數目不多背後所說明的問題。 在討論這個議題的時候,有議員批評某些直資學校所辦的是貴族學校,未有充分運用資源去幫助有需要的學生。 這些批評所觸及的只是問題的表面現象;更值得我們注意的是,為甚麼有那麼多直資學校校內,竟沒有足夠數目的清貧學生去申請減免學費或獎學金,而與此同時學校管理層又不覺得這是一個問題。 如果直資學校校內有清貧學生而未受支援,這是處理失當,不難解決。但假如大部分家境一般或貧困但具備學習能力的學生,因家庭經濟條件而不敢申請入讀直資學校的時候,則是違反了一個「不以個人社會經濟背景為評估標準,純以效績為參考的開放制度」的原則,對社會流動造成人為的障礙。 不打開門戶 欠教育者自覺 這一種障礙並不顯眼,但卻是結構性,令家境清貧但優秀的學生無法憑着個人努力,去爭取他自己最想取得的教育。我想指出的是,很多直資學校自以為門戶大開,來者不拒,但實際上在學校大門前面早已豎起隱形的障礙,令大量論學術表現應可叩門的學生,望門興歎。 更令人擔心的是,好些直資學校的管理層並未看到現象背後的問題,並無嘗試主動外出,發掘家庭清貧的優秀學生,提供財政支持,給他們接受優質教育的機會。 本來這既可實現一個開放的、有流動機會的社會的理想,又可為學校建立一個多元化的社會環境,擴寬學生的視野與胸襟,理應是何樂而不為。但現實是,很多直資學校的管理層對以上問題,視而不見。而更糟的是,他們根本未有注意到有此需要,不會自覺去打開門户。如此表現反映出他們缺乏作為教育工作者最基本的自覺;他們好像未有認真想過,學校與教育制度應是建立開放社會的重要環節。 撰文:呂大樂 香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新力量網絡主席 [ 本帖最後由 elbar 於 10-12-7 17:53 編輯 ] |
BSCYL | 2010-12-10 12:43 |
男拔接千申請 12人爭一位 近日直資風波不斷,但未有影響家長為子女選報直資名校的意欲。傳統名校拔萃男書院中一入學申請上周六截止,共收到約一千份申請,與去年相若。 校方表示,由於今年該校與拔萃小學 拔萃男書院發言人指,今年收到約一千份中一入學申請。該校下學年開設六班中一,每班四十一人,共有二百四十六個學額,當中一百五十個學額供拔萃男書院附屬小學 據了解,男拔的八十多個外校生中一學額,當中取錄音樂及體育表現優異的學生各佔二十個,另外四十多個則預留取錄學術成績優異的學生。校方將從一千名申請者揀選約四百名學生,於明年二月進行面試 [ 本帖最後由 elbar 於 10-12-7 19:37 編輯 ] |
BSCYL | 2010-12-10 12:57 |
BSCYL | 2010-12-10 13:08 |
http://forum.edu-kingdom.com/viewthread.php?tid=2258539&extra=page%3D1 |
BSCYL | 2010-12-11 20:14 |
http://www.ccsc.edu.hk/ |
BSCYL | 2010-12-12 21:33 |
聖保羅收生講座爆滿 直資醜聞無損家長信心![]() 聖保羅書院昨日的升中 審計報告揭發直資學校帳目和行政混亂,但無損家長的信心。直資的中西區傳統男校聖保羅書院昨日舉行中一收生簡介會,兩輪講座吸引逾1500名家長和學生慕名而來。對於被審計報告批評學費減免或獎學金撥款低於學費收入應撥出金額,聖保羅書院校長對指控表示奇怪,強調校方一直與教育局緊密合作,當局事後亦指學校只犯了「輕微技術錯誤」。 2002年轉為直資、去年退出統一派位的聖保羅書院,今年有180個中一學額,約80個預留給直屬小學 校長:一向慷慨發獎學金 主講簡介會的校長John Kennard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出,學校在教育局披露「違規」名單前從不知學校犯規,他對當局處理手法感失望,又表示不明白有關獎學金不足的指控,「學校一向對發放獎學金十分慷慨,亦從未接獲家長投訴」。當局在事發後,已派中西區官員與學校接觸,表示學校「犯了輕微技術錯誤,修正項目便可」。他指今年出席簡介會人數不跌反升,反映學校未有受事件影響。 家長:留意教學質素多於行政 出席簡介會的家長林太坦言,有留意校方在學費減免的安排,但未有受審計報告影響報讀心儀學校,「反而最擔心統一派位派錯了,會預先為兒子報讀4間直資」。林太又說,從網上資料已可了解學校教學方向,出席簡介會是希望留意教職員的熱誠,「試過有教職員態度惡劣,一定不會報讀,親身體驗比看報告更重要」。 家長關先生認為,每間直資學校也有自己的難處,「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官校津中也可能犯錯」,他說審計報告指的多是學校內部行政,但家長相對較關心學校教學質素。 ![]() ![]() 聖保羅書院校長John Kennard向家長強調,學校向來努力確保學生不會因經濟困難未能入讀,只要學生附合資格便獲發獎學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