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wah112 | 2015-06-10 23:37 |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wan_sosin | 2015-06-11 00:05 |
bbkingdombb | 2015-06-11 01:06 |
[i=s] 本帖最後由 bbkingdombb 於 15-6-16 01:21 編輯 [/i]
article to share https://m2.facebook.com/notes/%E ... 9E/657531724303556/ 星島日報 A14 | 每日雜誌 | 360教育 | 2014-02-03 「普教中」推行遇險阻 師資語境欠奉 學生詞窮語塞 近日中文運用成為熱話,連帶本港推行多時的「以普通話教授中國語文科」(普教中),亦被質疑是否能「學好中文」。本報訪問多所中、小學,發現普教中成效參差,有中學直言普通話對中文學習造成障礙,有中學甚至推行普教中僅半年便煞停。有老師坦言,普教中難以教授演繹法等邏輯思維,學生更會因詞窮致語塞,窒礙學習,特殊教育或南亞裔學生更加聽得一頭霧水。學界認為,普教中須加強師資及語境配合,否則難以普及。記者 童傑 去年《財政預算案》建議撥款五十億元注資語文基金,於今年一月在立法會財務委員會通過,意味政府將大力發展語言教育,其中○八年起由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下稱語常會)推行的「以普通話教授中國語文科」(下稱普教中)亦包括在內,該計畫可謂普教中的「旗手」,據上月教育局披露的數據,○八年至一四年間,已有一百六十所中、小學獲得支援。 計畫的軟指標指,一八年起,本港高小至初中,普教中班數不可少於一半,十年內再逐步全面普教中。然而逐漸擴散全港的普教中,其成效如何? 財爺開水喉支援中小學 有從事普教中多年的老師透露,現時語常會的計畫,分三年或一年。三年計畫下,學校首年會獲津貼聘請內地教師來港協助,理論上助力很大,惟成效卻因個別學校的課程安排大打折扣,「有內地普教中老師,被安排任教常規普通話課,對普教中反而幫助不大。 有內地老師帶習誦、話劇等項目,取代普教中時數,令支援被分流。」內地老師非百分百與本地老師合作,有老師更被投閒置散。 已停辦普教中的閩僑中學,其中文科主任蔡子培指,該校曾在初中推行半年普教中,但發現學生的學習差異擴大,上課像教普通話多於中文課,「於是我們進行校內普教中調查,發現新來港家庭的子女,其實願意用廣東話應考中文,於是將普教中叫停。」該校考生現時在公開試以普通話應考的僅一成,他補充,普教中有不少問題,例如學生會因不習慣,減底課堂參與度,「最重要是TSA及公開試的聆聽、口試卷,都以廣東話為主,坊間的普教中教材選擇又少,老師又不可以自己錄。」 公開試聆聽卷仍用粵語 普教中是否有助好學中文,一直備受爭議。資深中文科老師兼大學客席講師謝旭指,現時一般初中生缺乏普通話詞彙,較難表達一些深層次概念,對學習會有阻礙,「口試需要一些演講及談笑風生的技巧,用普通話會有障礙,我們見學生小組討論時,為了維持發音準確,已非常辛苦。」加上現時公開試聆聽卷仍沿用廣東話,「難道要全班用普通話溝通的學生,去聽廣東話錄音嗎?普教中的意願是好,但因港缺乏語境,面對公開試,學校自然卻步。」向來以教普通話聞名的北角蘇浙公學,在初中中文科推行普教中多年,但科主任陳匡正指,教授議論文時,普教中難以教授「偷換概念」、演繹法等邏輯思維,更令到南亞裔學生聽得一頭霧水,「有學生甚至失去聽的動力,聽唔明就算。」亦由於文言文多押廣東話的韻,改用普通話教授時,便要「轉彎」,而受詞彙所限,學生有想法亦難以發揮,「試過叫學生用一個橙去聯想,說來說去,都離不開橙。」民間組織「港語學」以中學概覽作統計,指出現時普教中以沙田區最普及,灣仔、荃灣區卻未有普教中。東區中學聯會主席羅世光指,以東區為例,普教中也不普遍,「第一是師資問題,即使過了基準試的本地老師要用普通話教,也要逐粒字查,信心不足;第二是公開試問題,普教中只令學生聽得明普通話,很難用來應考。」中華傳道會劉永生中學校長鄭德富亦指,已有家長表示不喜歡普教中,學校大多以平常心對待,不會大力推行。 目前僅沙田校普及推行 「進師盟」成員施安娜不諱言,早年普教中一度是學校吸引家長的賣點,但北區個別學校選擇普教中的家長有減少的趨勢,「如果當局有長遠目標,應立即研究普教中的成效,向公眾交代。」 小學推行摸着石頭過河 中學普教中成效,亦受小學的推行情況影響,但小學「普教中」仍在摸索階段。 鴨脷洲街坊學校現時並未推行普教中,校長馮碧儀指,普教中的社會條件未成熟,寧願觀望一會,才決定是否推行,「現時師資及語境都不足夠,特別是家庭語言環境並非普通話的學生,普通話不流利,便要『拐彎』學中文,令學習變得不愉快。」 雙非童加入勢成氣候 除了教學,小學普教中亦面對種種問題,「有學校會用一班做試點,但升小二時,如容許插班,或讓普教中學生插班到其他班,學生便會很難適應。」馮校長說。 樂善堂梁黃蕙芳紀念學校,推行普教中六年,校長伍家珍亦指,小學中文老師通過普通話基準的比例不高,也是問題,「近年多了普教中,乃雙非童來港,令普通話語境增強的時勢造成。六年前,坊間完全沒有課程可供參考,我們校本做了很多年,之後叫老師去考基準試,才把課程做好。」小學仍在摸索普教中推行方式,伍校長說,有學校只是純粹把課文改用普通話讀出,「我們則會在初小,先用兩個月教好拼音,才開始普教中,索性將普通話與中文課融合。」 傳統名校拔萃男書院附屬小學則以七比三比例推行,即廣東話課佔七成,普教中課佔三成,不再以班級或小組劃分。校長羅錦麗不諱言,「分班」很易有標籤效應,「因為大家都想有學習機會,家長就不用為讓子女進入普教中班級,增加補習催谷。」附小是一條龍學校,為更好銜接中學,一律定為每周三堂普教中課,但她坦言,受語境所限,本港小學難以提供百分百的普教中,「以我們為例,最多五比五,因為需要保留學生用母語廣東話去表達的機會。」 中文雙語教學免致混亂 以普通話教中文,原意是希望令學生能改善書面語,但有校長指,如學校只用普通話教學,或會引起語言混亂。 伍家珍指,早年在小一推行普教中,便見過不少因普教中而引起的語言混亂,有小學生只懂「橡皮」而不懂「擦紙膠」,只懂「圓珠筆」而不懂「原子筆」,「學生甚至直接用廣東話讀出圓珠筆與橡皮,不知擦紙膠所指何物,情況比用中英夾雜講『給我一個rubber』更糟糕。」久而久之,語言混亂的學生會不敢表達中文,「所以後來我們就一些易混淆的字,特別再教學生。」 |
brianshe | 2015-06-11 01:59 |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Charlotte_mom | 2015-06-11 08:00 |
Quote:原帖由 Olympian 於 15-06-10 發表 我都係咁諗。而家普教中,可能令學生見字唔識讀粵音,有得救。只是怕下一步會推行全校普通話教學,好似大陸 ... |
tsangnamnam | 2015-06-11 08:17 |
支持粵教中,母學習事半功倍。 若另有一科學習普通話更好。 |
MASAYA | 2015-06-11 08:48 |
simonwan | 2015-06-12 04:49 |
Quote:Charlotte_mom 發表於 15-6-11 08:00 好多家長好似你咁唸多左!我女學校中小學都係普教中,我就未見過佢地平時玩係用普通話。七八事年代起大部分 ... 想問各位孩子自小一(或更小年紀)起就一直普教中的家長,你地阿仔阿女看中文書時,心入面系用廣東話定普通話讀?思考時又系用什麽語言思考? |
simonwan | 2015-06-12 05:20 |
Quote:wan_sosin 發表於 15-6-10 12:21 前輩們,其實可否分享下,如果廣教中,如何令小朋友學好普通話,如果普教中,如何令小朋友唔會唔識用廣東話 ... 每天選一篇文章,附帶普通話錄音,叫阿仔逐句跟佢朗讀一次或以上,學發音之餘,仲要學埋錄音者之語氣同口音。另每天比佢睇普通話卡通。 學廣東話差不多,不過唔駛要錄音,你自己糾正佢D發音。 |
moklan | 2015-06-12 10:38 |
廣東話乃中原正音約有3干年歷史(民國國語約從元朝開始至明清成為官話,所以含大量突厥卷舌發音,而普通話加以陝北及京地方土話則從1949開始), 然而廣東話有平仄九聲比只有四聲之普通話優勝,所以讀戰國文言乃至唐宋詩詞則廣府話較接近古音押韻及朗讀時更流暢上口易背誦,況且香港教傳統以廣教正體中文,小孩讀三字經千字文更方便,至於無論本港及國内家長都盼一國兩制中的廣教正體中文一直保留。如果明白上述,無論本地外地家長都心知,能以廣東話為母語(常時說話中含有大量古字,光說一個“係”字就知有料到,其他就不亂拋書包)並懂正識簡,更加接近一個完美中國華人。蒙請各位見諒,上述毫無冒犯之心,只盼學校可以聆聽並可精益求精,令小孩們可讀寫精通中文,那就感激不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