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光﹕大學的生招牌與搖錢樹

帖子列表  登錄   
elbar | 2011-12-29 13:27
【明報專訊】從來沒有想過,政府資助大學的生招牌,竟然成為大學自負盈虧的搖錢樹,用學生借來的貸款,成為滾滾的財源。

大學近年積極開源,透過開辦自資課程,為院校帶來可觀的進帳,不論是投資回報或是盈利增長,院校過去一年的「業績」,既跑贏大市,更比不少企業出色得多。

外界一直盛傳八大資助院校「私設金庫」,有關帳目日前首度在立法會曝光。回顧2010/11學年的「業績」,八大單是自資課程的學費收入已接近50億,總盈利接近10億,當中以港大和理大的收入最豐厚,而早前被投訴下學年大幅削減八成七自資銜接學位的城大,其盈利表現最為突出,竟高達2.25億,每年的回報率接近24%,連不少大財團及壟斷企業也望塵莫及。

但八大的實際收入可能不止50億,因為部分兼讀課程的學費、「招標課程」、「不頒授資歷課程」和顧問工作等收入,還未完全反映在數字上。對於自資課程近年大展鴻圖,向來甚少過問的教資會亦有微言,報告指出:「現時絕大多數的自資課程,實際上由與資助院校有密切或間接關係的社區學院或院校本身的自資部門開辦。所有自資課程中,約80%由公帑資助院校的附屬機構或部門開辦。這種情况在其他地區十分罕見,而且會有其他影響。」報告更特別提到,「各院校積極開辦自資研究院修課課程,進度令人印象深刻」。

院校擴充自資學額的誇張程度,連教資會也看不過眼。前主席查史美倫離任前接受《明報》專訪時更無所顧忌,直指「自資課程收入由主辦部門保留,形成『小金庫』,有利用公帑賺錢之嫌,有院校的自資課程好賺錢,結果部門連課程收益都不上繳大學中央,做法不能接受」。她更擺明車馬,表明已成立財務小組查帳,敦促八大公開「私設金庫」的帳目。

大學生財之餘 必須取之有道

大學的盈利表現,既顯示大學生財有道,也反映教育市場的龐大潛力,不論學生的升學需求,或是職場的增值需要,自資課程確有一定的「市場」和「價值」。然而,大學在生財之餘,也必須取之有道,正如財團企業,也不能埋沒社會責任和良心。據大學教員透露,自資課程的收生和結業要求愈來愈寬鬆,為降低成本,院校選擇以低薪聘用外判兼職教員;為遷就國內學生,課程強行改用普通話教學等。利字當頭,辦學理念和教育原則彷彿已愈來愈迷失。

此外,由於自資碩士生所需的服務支援較少,在職人士的負擔能力較高,加上多收碩士生有助提高國際排名,院校自然懂得「投資」。教育局也闊佬懶理,為掩飾大學學額長年沒有增長的「罪孽」,因而不斷注資,向院校提供免息貸款,擴大自資市場。院校收取的學費也愈來愈高,賺錢愈來愈狼,學生不斷借錢兼付利息交學費,以為課程「自負盈虧」,學位「收回成本」,誰料大學竟「牟取暴利」,一年從中賺去10億,都是學生借來的錢,大學的道德何在?

大學享有自行評審資格,課程不受外界監管,大學的「金漆招牌」,它所頒授的資歷,向來是質素和信心的保證。對於八大自資的搖錢樹,藉剝削學生而累積的「大小金庫」,教資會也不禁要過問,關注公帑是否用得其所,院校是否「不務正業」,影響大學教學與自資學位的質素?公眾也擔心大學「變質」,課程長開長有,學位貨如輪轉,導致學歷的集體貶值。

大學以學術自主逃避監察,院校利用自資課程作搖錢樹,衝擊大學的「生招牌」,有損學位的公信力,而政府是自資課程的始作俑者,對大學牟取暴利,對學歷濫竽充數,竟然坐視不理,是繼副學士之後,再次自毁大學的長城,不負責任,愚不可及。



heiheihaha2009 | 2012-02-03 12:33

.
Powered by Baby Kingdom
立即打開
:money$$::money$$::money$$::mon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