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bar | 2012-11-06 13:31 |
elbar | 2012-11-13 13:25 |
「資歷名銜計劃」及「資歷學分」的推行 教育局延續教育分部 教育局已於10月24日宣布推行「資歷名銜計劃」及「資歷學分」兩項新措施。 「資歷名銜計劃」— 證書、文憑,如何選擇? 「資歷名銜」是指進修人士完成課程後獲院校及培訓機構頒予的資歷名稱。「資歷名銜計劃」列出各資歷架構級別課程可用的資歷名銜,例如基礎證書、高級文憑和專業文憑,院校及培訓機構須按課程的資歷級別選用合適的名銜。 該計劃可統整和簡化現時培訓巿場上使用的資歷名銜,例如所有頒授「文憑」的課程均須屬資歷架構第三級或以上,而且學習量須為60個資歷學分或以上(修讀期約為半年)。 「資歷名銜計劃」亦規定每個資歷級別可用的資歷名銜修飾語,以反映課程的實際水平。舉例來說,「基礎」證書屬資歷架構第一或第二級、「高級」文憑/證書屬第四級、「深造」文憑/證書屬第六級。由於某些資歷名銜可用於多個資歷級別的課程,培訓機構可在其頒授的資歷名銜中加入有關的資歷級別,例如商業管理專業文憑(資歷架構第六級)。 「資歷學分」— 1學分=10學時 教育局同時推行「資歷學分」,以提升資歷的透明度。 「資歷學分」以學時界定,而學時包括一般學員以各種模式進修並取得學習成果合共所需的時間(包括課堂授課時數、自修時數及評估時數)。一個學分相當於10個學時。推行共通的資歷學分,一方面對建構學分累積及轉移制度至為重要,另一方面讓進修人士日後可按自己的需要,選修合適的課程。下期將詳細闡釋學分的實際應用。 「資歷名銜計劃」及「資歷學分」兩項措施的推行 考慮到「資歷名銜計劃」及「資歷學分」屬新措施,政府當局在全面推行前會給予適當的時間和協助,確保順利過渡。自2014年1月1日起,所有首次於資歷名冊登記的新課程,必須採用「資歷名銜計劃」規定的名銜;第一至第四級的新課程,更須一併顯示課程的資歷學分。至於第五級或以上的課程,院校及培訓機構可因應需要,自行決定是否顯示課程的資歷學分。自2016年1月1日起,資歷名冊內的所有課程均須採用符合「資歷名銜計劃」的名銜,而所有資歷級別第一至第四級的課程亦須顯示相應的資歷學分。 我們鼓勵院校及培訓機構立即開始檢視所辦的課程,以確保符合「資歷名銜計劃」的要求,並為釐定課程的資歷學分值作好準備。 有關「資歷名銜計劃」及「資歷學分」兩項措施的詳細資料,可瀏覽資歷架構網頁(www.hkqf.gov.hk)。 二○一二年十一月十二日 |
elbar | 2012-11-20 13:24 |
「資歷學分」 教育局延續教育分部 教育局局長於今年10月宣佈推行「資歷學分」制度。 「資歷學分」可用來量度修畢一個課程所需的整體學習時間。一個「資歷學分」相當於10個學習小時,涵蓋各種模式,包括課堂授課、網上學習、實習、自修、考試及其他評核活動等時數。進修人士可從「資歷學分」的數值,了解有關課程的長度,以及學習須付出的時間和努力。例如一個60學分的課程,需時約六個月完成,而一個同一資歷級別及名銜的課程,由於學分值是120個學分,便需較多時間才能完成。 所有教育培訓機構為其課程釐定的「資歷學分」必須通過有關質素保證機構的評定。該課程的學分值亦會展示於「資歷名冊」(www.hkqr.gov.hk)內,以確保學分值的可信性及認受性。為協助教育培訓機構為其課程釐定「資歷學分」,教育局亦制訂了《資歷學分應用指引》以供參考。 就進修人士而言,「資歷學分」可作為一種通用貨幣,協助他們積累已修畢課程單元的學分,方便他們日後在修讀一些相關課程時,院校及教育培訓機構可轄免已修讀的部分,進修人士因而可避免重覆學習。因此,推行「資歷學分」有助進修人士可更靈活及有彈性地選修適合自己的課程,持續進修,增强個人的競爭力。 此外,院校之間亦可採用「資歷學分」,研究及開展學分累積及轉移制度,促進資歷之間的互相銜接及認可,為進修人士提供進階路徑。早前便有五所自資專上院校,簽訂《學分轉換及學生交換合作協議》,共同承認學生所修讀的學分,並接受相互學分轉換及學生交換計劃。有關的學分轉換便是基於有資歷學分作為通用貨幣。 有關「資歷學分」的詳情及推行時間表,可瀏覽資歷架構網頁(www.hkqf.gov.hk)。 二○一二年十一月十九日 |
elbar | 2012-11-28 10:52 |
「資歷名銜」號碼 教局網站解畫 http://paper.wenweipo.com/2012/11/27/ED1211270012.htm 有見不少人士對「資歷名銜計劃」及「資歷學分」尚有疑問,教育局昨日於該局網站上進一步解釋兩項新措施。該局表示,若要知道「證書」課程所屬級別,進修人士可在資歷名冊搜尋課程,然後查看列明的資歷級別。另外,課程在資歷名冊的登記號碼,其尾數亦顯示其資歷級別,例如「1」代表第一級,「2」代表第二級,如此類推。 除了課程級別,該局又解釋「資歷學分」是讓進修人士清楚知道課程的長度和學習量,而培訓機構亦可採用資歷學分作為通用貨幣,建立學分互認制度,便利學員持續進修。由於資歷架構第五級或以上的資歷多屬高等教育界別資歷,不少院校已有本身的學術學分制度,所以「資歷學分」只在第一至第四級推行。 |
elbar | 2012-11-28 10: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