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4 ICT 嘅PASCAL, PYTHON C++ 是讀什麼?

帖子列表  登錄   
pccw2017 | 2022-05-05 16:14
Quote:ElaiUKStudy 發表於 22-5-5 16:06
其實學programming language 唔係好難,重點係點用它們來解決問題。上到大學,大約學5、6個programming la ...
我以前讀書時考試真係試過叫寫codes. 唔知考DSE ICT 時係咪都要考Coding ?
ElaiUKStudy | 2022-05-05 16:22
Quote:pccw2017 發表於 22-5-5 16:14 我以前讀書時考試真係試過叫寫codes. 唔知考DSE ICT 時係咪都要考Coding ?

你可以找找past paper 來參考下。 但我覺得比例應該唔大而且唔會太深吧!ICT應該以應用為主。

ElaiUKStudy | 2022-05-05 17:06
Quote:pccw2017 發表於 22-5-5 15:58 ICT 唔係容易過PHY, CHEM咩? 我諗住呢科容易先叫細仔中四簡呢科.
PASCAL, PHYTHON, C++ 都係差唔多既野, ...

其實真係睇興趣,有興趣就覺得容易。

fishballbaby | 2022-05-08 00:24
[i=s] 本帖最後由 fishballbaby 於 22-5-8 00:26 編輯 [/i] 本帖最後由 fishballbaby 於 22-5-8 00:25 編輯 真的好少人選嗎? 我囝中二,已一早決定要讀ICT不可,因為他太喜愛這科,ICT是他首選科目:joyous: 他一直在出面玩開Coding,現在學緊Python Level 3。

mypiggybank | 2022-05-08 15:22
佢係那裡讀?

see's | 2022-05-08 18:05
【教育要聞】ICT課程新課綱出爐 編程必修課時倍增 2020-08-12 高中資訊及通訊科技科將更新課程,加強編程內容,新課程於兩年後逐級實施。  高中資訊及通訊科技科將更新課程,加強編程內容,新課程於兩年後逐級實施。  (星島日報報道)政府大力推動STEM(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教育,經過三年課程檢討,教育局早前公布更新高中資訊及通訊科技科(ICT)課程,涉及編程的必修課時由二十四小時,倍增至四十八小時,選修部分重新整合為三個選項,學生須選修兩個部分,其中不乏編程的實際應用,新課程於二二/二三學年起逐級實施。資訊科技教育領袖協會認同修訂方向,更着重編程與邏輯思維,但承認程度較深,生源結構或因此改變。  今次是繼一六年後,該科再作課程修訂。在必修部分,「基本程式編寫概念」重整為「計算思維與程式編寫」,課時倍增至四十八小時,取代現時佔五十二小時的「資訊處理」,成為課時最多的單元,涵蓋問題建構和分析、算法設計、程式開發、程式測試及除錯;至於「資訊處理」將濃縮至三十七小時,包括「辦公室自動化軟件的運用」及「資訊演示」的大部分課題,因初中課程已有涉獵而刪去,僅保留試算表與數據庫。 「資訊及通訊科技對社會的影響」課時大幅減至八小時,現時的遠程通勤、沉迷互聯網等議題被刪,新課綱更強調健康及道德議題,並加入「科技創新」新課題,介紹人工智能、3D打印技術、擴增實境與虛擬實境,課綱列明學生應有實作經驗。原屬選修部分的「網上威脅及保安」課題,將納入必修單元「互聯網及其應用」講授,該單元課時由二十二小時增至三十七小時。 選修部分現時四選一安排,將重新整合為「數據庫」、「網絡應用程式開發」、「算法與程式編寫」選項,學生須三選二,各選項的理論部分均被刪減。其中「網絡應用程式開發」新增「網絡服務與實施」內容,涵蓋基本網絡實施,包括建立家用或臨時網絡,利用聯網電腦及工作站共用檔案、打印機、互聯網連接等資源。現行課程的多媒體製作課題,將會完全刪減。新課綱將於二二/二三學年起中四逐級實施,二五年起在中學文憑試生效。 資訊科技教育領袖協會主席黃健威笑言,資訊科技發展一日千里,課程如跟不上,「再教就會教歷史」,認同課程修訂更重視編程能力與邏輯思維,但不諱言課程較現時艱深,「以往有學生覺得教得太淺而不選修,相信新課綱更吸引『發燒友』,但對於編程能力較弱的同學,恐怕會艱深,選修人數可能減少。」他期望當局加強教師培訓與教學配套,初中及小學課程設計,能與高中課程連貫;日後研究把機械人編程列為高中選修內容,以貼近學生興趣與升學需要。 政府發展編程教育,期望在高小階段開始紮根,教育局早前同時公布《計算思維—編程教育:小學課程補充文件》,修訂了學習元素,包括精簡「計算思維的實踐」範疇的學習內容,並重整內容結構,凸顯包括抽象化、算法、自動化等計算思維的基本概念,將於新學年起實施。 補充文件主要調整「學習元素」,內容結構將會重整,包括通過使用圖像或表格表達算法及格局圖樣,學習「抽象化」概念;辨別解決問題的各個階段,包括算法設計、程序編寫等基本概念;加入「連接實物建構系統」的學習元素,包括運用感測器和執行器與環境進行互動、控制及運作意識遠程監控系統。同時刪減「計算的連繫」和「應用和影響」,並精簡「計算思維的實踐」範疇的學習內容。 文件保留原有的兩種建議實施模式,即通過校本課程和跨科協作的主題式教學,在高小階段推行編程教育。校本方式可靈活設計時間表,以涵蓋相關內容,如在一學期每周提供一個連堂的雙課節,讓學生有更多時間來完成學習任務;跨科協作則是採用主題式教學,涵蓋不同學科的學習內容和技能。課時安排上,建議學校安排每級十至十四小時教授編程。

see's | 2022-05-08 18:09
資訊及通訊科技 課程及評估指引 由 2022/23 學年中四級開始適用 https://www.edb.gov.hk/attachment/tc/curriculum-development/kla/technology-edu/curriculum-doc/ICT_C

see's | 2022-05-08 18:15
2028 年後 DSE 不再需要 Pascal

ElaiUKStudy | 2022-05-08 22:01
Quote:see's 發表於 22-5-8 18:15 2028 年後 DSE 不再需要 Pascal

十分同意!我十分贊成這改革。ICT應該以吸引有興趣將來也從事這方面發展的同學來選修的。 我反而同意教得深入而更能銜接大學更佳。 GCE A Level 早年已經把algorithm合成一個module 叫Decision, 在Further Math必修。我們以前大學一年級的shortest path algorithm等等,在高中已經學好!

see's | 2022-05-08 22:46
以往很少人讀或提及 ICT 有很多原因!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 2022-04-01 Newspaper | A16 | 時事評論 | By 趙建豐 盧家詠 Keyword Matched: 教育,初中,高中 *從K12基礎教育開始培育STEM人才* 為配合全球經濟發展,香港政府投放了大量資源推動STEM教育,STEM包括科學(Science)、科技(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數學(Mathematics),*但有報告顯示香港STEM的發展進度始終較其他地方慢*。究竟學校及學生對STEM教學有什麼看法,又有什麼策略可以加快STEM教育的發展進程?我們的研究團隊近年進行了相關研究,本文集中討論STEM教育的現況、研究的發現及建議。 教育研究裏面有一個用詞「K12」,K代表幼兒園(Kindergarten),「12」代表12年級,是基礎教育的統稱。在外國,免費教育是從K到12年級的;在香港,K12代表小學、初中及高中階段。 現時香港在K12基礎教育階段,老師、家長及學生對STEM的興趣偏低。在考試及升學方面,2020年立法會秘書處資料研究組題為「培育本地人才」的調查發現,*半數新高中學生沒有選修任何科學或科技學科,而修讀高等數學人數由2012年的23%,下跌至2016年的14%*。2012至2019年間文憑試考生報考科學科目的數量亦有下跌的趨勢。根據2019年香港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收生成績中位數,成績優異的中學生在大學選課都偏向選讀醫學、商學和法律學科,*而工程學和理學的收生成績中位數有明顯的落差*。就業方面,在2018年香港每千名就業人口的研究員數目只有6.6名,相對起其他亞洲國家和地區,如南韓(15.3)、台灣(13.5)或日本(9.8),排名最低。 考試制度是STEM發展的阻礙之一。STEM裏面只有數學是DSE文憑試的核心必修科,其他科學科目只屬選修科。*半數新高中課程的學生在DSE文憑試沒有選修任何科學或科技學科*,2019年數字顯示一半的考生沒有報考任何科學科目,而有報考科學科目的考生大部分只選擇一科。此外,社會普遍氛圍着重學生語文能力,透過文憑試成績升讀大學要求中英語文達3級,而其他科目只要2級,課程要求上的差異會影響學生投入STEM學科的時間。*可見香港的教育制度和社會文化影響了STEM教育,減低學生選修STEM相關科目的興趣。* 為了解上述現況,研究團隊訪問了來自9間學校的921名學生,調查方法包括問卷、訪問及回顧相關文件,並根據自我決定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循三個方向探討學生對STEM的興趣、認同及參與度,即自主性(autonomy)、勝任感(competence)和與未來的關聯感(relatedness)。在這次研究中,團隊發現了幾項教師與學生在STEM課程中會遇到的難題。 調查結果顯示,現在大多數學校、大學或行業把STEM課程重點放在學習、執行和競爭上,學生在課程上的參與非常機械式,難以建立興趣、歸屬感和對未來事業的關聯感。學生對「科技學科」更有興趣和認同感,原因在於科技學科對學生的未來事業發展更有關聯,學生從而會對此學科投入更多的時間。 其次,學生缺乏發揮創意和思考的空間,自主性低。在有關STEM能力的此項問題中,學生非常同意從STEM課程中「能學習到如何執行」,問卷中的分數高達4.2至4.4分(1分代表非常不同意,5分代表非常同意),而在「能學習到如何設計」中卻只有3.3至3.8分。 最後,學生對STEM在日常生活應用有最強的關聯感,對STEM在事業上的關聯感卻最少。在學生對STEM的感受中,「有趣」、「刺激」和「學習」都普遍獲得4分以上的高評分。從訪問結果可得知,現在不同界別的STEM課程自主性和在事業上的關聯感少,所以儘管學生對STEM學科普遍抱有興趣並願意學習,學生對STEM的認同(identity)卻偏低。在就業方面,師生都較少接觸STEM相關課程和職業,根據研究者的訪問,*大多數受訪學生都無法列舉四個或以上的STEM相關工作。另外,他們亦不太知道香港提供什麼STEM課程或在大灣區的工作機遇。* 研究團隊認為,要培育STEM人才,學生對STEM的認同是關鍵。要增加學生對STEM的認同,我們需要學校、校友、大學和行業之間多方面的緊密合作,在基礎教育時期開始推廣與人力發展工作相關和高質素的教育及就業計劃,包括將STEM教育與職業聯繫、為教師提供STEM培訓、聘請大學生或畢業生擔任STEM導師、設計更多職業主導的STEM活動等等。通過多方合作,方能設計出適合學生的課程,有助學生發揮創意思維,相信能為香港未來的STEM發展帶來良好的改變。 趙建豐為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課程與教學學系助理教授;盧家詠為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副研究員 #趙建豐 盧家詠 #時事評論 - 從K12基礎教育開始培育STEM人才

2/4
首頁|前頁|下頁|尾頁
.
Powered by Baby Kingdom
立即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