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列表  登錄   
kyliema2006 | 2007-02-08 18:37
Dear MauMau,

Woo, very detailed explanation. Think your daughter should be very smart and out-spoken, so that she could explain the situation to you in such details. It helped me understand what's going on during the interview session. Thanks.
ckwliu | 2007-02-09 01:17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kyliema2006 | 2007-02-09 09:10
高年級家長說小息不能說廣東話其實不是新事,當年他們入學時已有此制度,可能大多學生【偷雞】不遵從,所以流於失效,現今祇是重申規定而已。高年生續說:「他們很多人都說廣東話,都未有被老師發現,所以没有人被罰」。
所以如何有效監管,才是制度的靈魂。
year | 2007-02-09 09:22
Quote:
kyliema2006 寫道:
高年級家長說小息不能說廣東話其實不是新事,當年他們入學時已有此制度,可能大多學生【偷雞】不遵從,所以流於失效,現今祇是重申規定而已。高年生續說:「他們很多人都說廣東話,都未有被老師發現,所以没有人被罰」。
所以如何有效監管,才是制度的靈魂。


Absolutely agree!


:-D :-D
kunggi201 | 2007-02-09 12:00
是啊,如何管理才是重點
而事實上,學生眾多,實在沒法100%控制
以前在舊校操場,我見耀中的學生都係講廣東話啦
人家標明是國際學校,但學生打起波來
何止廣東話,連母語粗口都出埋

有時星期六在校看CKY學生們的課外活動
他們打藍球時,so far 我所見我所聽到的,學生都是說英語的
藉得一讚

我覺得,語言習慣是要由小培養
令孩子們覺得是理所當然的
到高班時就少了抗拒心
否則,孩子年長了,有獨立思考能力時
要他們去接受新規矩就很困難
(講到好似共產黨思想教育咁)

有一次觀課,英文課時有一個小朋友不小心說了中文
全班同學就叫:「Oh Oh, XXX speaks Chinese」
在peer group pressure(成班「二五仔」)下
大家就會按著規矩說甚麼語言
塞曼莎 | 2007-02-09 22:03
規管就令此活動變得不自然,這麼多學生,要規管談可容易,況且學校只是用此活動來提高學生們的語言能力(鼓勵).

見低年班的同學,在群
rhythmwawa | 2007-02-10 00:36
其實對學校是百分之百的信任, 小孩在校方的低限度要求下, 仍有偷雞的情況相信只是在初時才出現的, 但過一段適應期很就沒有問題的.

偷雞其實係小孩的貪玩心態, 他們明知不對, 但又覺得好玩, 所以偶然有此行為亦不為過, 今天再與他討論學校新政策, 他說同學們已開始習慣了, 但在小息時玩時偶然心急, 仍有同學以母語表達, 但很快被其他同學話, 但大家都好開心的, 轉個頭又繼續玩.
ElephantMa | 2007-02-12 18:00
Dear Mau Mau,

You really help me a lot! Thanks so much for such detailed explanation. I surely to train my son in this way...heeee...and of course, hope he would be one of P.1 student in the near future.

By the way, how's the school life of your daugther in CKY? Does she enjoy it?? Share more with me if you have time so that I have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abt the school.

Thanks and wish you and your family have happy PIG YEAR.

Elephant Ma

:-D
papa_pop | 2007-02-12 18:49
Just want to share an interesting article on education (quoted from Kao):
中國多“天才” 美國多大師 回應

中美兩國文化歷史背景不同,教育也有所差異。很多人認為中國基礎教育紮實,美國一些教育學者也在呼籲向亞洲包括中國學習基礎教育。筆者就此做一點剖析。

  “數學神童”與 “數學白痴”

  先看中國人怎樣教育小孩。很多人認為,小孩像個空瓶,吸收能力特別強,於是有計劃、有目的、有步驟地往裡灌輸知識。教其背唐詩、誦古訓,盡管他們不一定理解,但先讓其被動吸收,然後慢慢消化,最後將這些知識融匯貫通。

  美國人盡量讓小孩多玩,提倡利用幼童的探索天性,通過讓其接觸大自然、認識真實世界,建立認知基礎。多讓幼童用五官感覺大小、形狀、顏色、質地,用心去體會數字的意義,而不是只獲得正確答案。他們認為幼童不能像大孩子或成年人一樣抽象地學習,只有用真實世界的印象建立邏輯思維。中國孩子可以不加理解地知道3+4=7,將乘法表背得滾瓜爛熟,但那只是鸚鵡學舌。

  也許有人要問,小孩在玩中能學到什麼?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在觀察他10個月大的兒子時,發現孩子老是把面包撕成碎片往地上扔,並且非常專注地觀察面包的落點,小孩丟東西的行為並不值得大驚小怪,可很多父母在揀起這些東西時,會告訴小孩你不可以再亂扔東西,卻很少去想小孩扔東西的動機。皮亞傑發現那可能是小孩在探索和學習萬有引力的過程。為什麼面包會落下去?氣球會浮起來?牛奶會流出去?小孩都在認識、體會這個世界。

  在美國小學一年級的課堂上可能會上演這種情景:當老師發問“7+8等於多少?”時,中國小孩馬上可不加思索地回答“15”,天才啊!而美國小孩可能手指不夠數,還要把鞋子脫掉,手腳並用,簡直笨得一塌糊塗!美國學生數學成績差出了名,似乎中國教育培養的是“數學神童”;而美國教育培養的是“數學白痴”。

  然而那些“中國神童”長大後都到哪去了?縱觀近代世界科學史,西方尤其是美國教育造就大批頂級科學家。這裡就有一個問題,學習到底是為分數,還是為應用和創新?

  當然,今天在北美的華人第二代,雖然多少受中國傳統教育思想影響,但也不不亞於老美,工程師、博士後及專業人才比比皆是。

  強調結果與重視過程

  還有人認為美式教育注重廣博,中式教育窄而深。筆者覺得這種評價不夠準確。沒有深度的學習,美國人怎麼能包攬大多數諾貝爾獎?

  美國教育重視閱讀而不要求背誦,因為廣泛閱讀可增加寬廣的背景知識,開拓視野,豐富想象力;而背誦可能被前人思維所束縛而難有創新。

  美式教育讓學生做課題,通過探究性學習,對某個主題做較深入的學習。當學生對一個課題深入研究時,他需要翻閱大量資料,學習相關知識,思考要解決的問題。然後做實驗,寫論文,應對質疑和答辯。回過頭來,不但經過閱讀、寫作等綜合訓練,而且所學的知識大大超出教科書范圍。每個人的精力都有限,不可能對所有主題都做深入探究,重要的是通過探究,深入學習和研究的能力得到鍛煉和培養。有廣博的知識,又有深入學習和研究的能力,博大精深的目的不就達到了嗎?

  教育是全社會都要支持的事業,美國高中生進入英特爾科學獎競賽決賽者的很多實驗都在大學實驗室裡完成,指導老師多是大學教授,成果有一定分量,不是小兒科,而這些獲獎者的考試成績同樣也很優秀。美國還把很多大學基礎課程下放到高中,給有能力的學生選修,成績可以被大學承認。

  但美國基礎教育也存在很多問題,水準也參差不齊,在快樂童年觀念主導下,小孩沒學習壓力,過度放任而導致很多學生不刻苦用功,這對教育資源是極大浪費。有的在小學四五年級還記不住九九乘法表,高中畢業還離不開計算器,如此種種與素質教育差很遠。

  中式教育多以應試為目的,強調背誦和記憶,僅在考試范圍內反復練習,達到熟能生巧。但是否真能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值得探討。把高中的最後一年作為復習迎考的沖刺,是有效率的學習?那或許根本就是在浪費時間。

  學生學習是在練兵,結果不應該看得過分重要。如果不注重了解過程,很難對所學知識應用自如,更難有所創新。美國學校講綜合評價學生,高考狀元被名校拒絕,並非新鮮事。想想今天世界頂尖的大學,美國佔了多少?他們的生源絕大多數來自美國高中生。一流的大學如果全是二三流的學生,一流能維持多久?

  相信權威與追求真理

  這幾年筆者回中國多次,許多親朋好友的小孩都天資聰明。但從他們父母眼神中透出的期望,從學校裡的分數所折射出的殘酷,也使小孩的心靈充滿憂傷。這些孩子的好奇心在流失,自信心在減退,創造力沒有得到培養。被動的學習和主動的探索所培養出來的學生是不一樣的,前者在尋找標準答案,後者在追求真理。

  我的女兒現在是美國哈佛大學的學生,但她在中學時所掌握的某些學科的知識沒有中國國內的學生深入和熟練。今天的世界不是以你記憶多少知識論英雄,更重要的是學習能力的訓練和批判性思維及創新能力的培養。美國頂尖大學的絕大多數學生並非都智力超群,大學不僅是在選拔聰明學生,更重要的是尋找卓越的年輕人。

  我女兒的一篇論文質疑普林斯頓大學一位教授的論點,她的思路就是想証明那位教授的假想不成立。她在期末把論文交給了哈佛大學心理學大師史蒂芬.品克,品克很感興趣,給了她A的成績。

  有人說,中國的教育教會了學生相信權威,揣測領導。像我女兒那篇論文是黃毛丫頭挑戰名校教授,豈不是不知天高地厚?而美國的教育讓學生有自己的觀點,去探索追求真理。

  中國人常說老師是一根蠟燭,燃燒自已照亮別人,而教育更重要的是點燃孩子心中的火種。有人說近代科學家以愛因斯坦為代表,近代發明家以愛迪生為代表,近代藝術家以畢加索為代表,有意思的是,他們小時候都不是老師喜歡的學生。不管這些大師是因他們的思維早已飛出學校的框框,還是因後天努力,他們都做出偉大成就。而中國人的聰明才智,被埋沒多少,又有誰知曉?

  東方和西方,中國和美國都有其長處和短處,多了解,多借鑒,多思考,才有益於發展。(來源:美國僑報)
voasia | 2007-02-13 08:34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115/178
首頁|前頁|下頁|尾頁
.
Powered by Baby Kingdom
立即打開